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县全面建立“六位一体”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
  本报讯 (平原融媒通讯员 郭龙华 刘宝华) 2019年以来,平原县高度重视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按照 “面上去存量、源头控增量”原则,健全县、乡、村、农兽药生产经营及使用主体四级回收体系,累计回收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70多吨,田间地头、公路两侧及河道内多年积存的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基本清零,取得初步成效。
  “责任化”全面覆盖
  压实各方责任,理顺工作机制,保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一是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责任明。成立由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组长,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 (街道)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协同联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制定细化工作方案任务清。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方法步骤、工作重点,顶层设计,科学指导。三是财政设立专项推进经费保障实。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保障经费100万元,专项用于回收处理体系建设。
  “常态化”考核评价
重点做到三个结合,压实乡镇属地责任,调动工作积极性。一是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将回收处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捡拾行动,行动成效每季度一排名、一通报。二是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加强对王杲铺、德原街道等蔬菜种植重点区域和生猪、肉牛等重点行业的监管力度,按照 “谁使用谁收集”原则,督促使用者落实收集责任。三是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相结合。大力推行统防统治,引导群众选用大包装农药,大幅度降低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减少农药面源污染。
  “体系化”网格管理
  建立四级体系,网格化高效回收处理。县级层面,建立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县级回收中心一处,与第三方专业公司签订无害化处理协议,坚决杜绝二次泄露污染。乡镇层面, 12个乡镇全部设立了集中回收站,每个回收站配备密封式专业运输车辆,每周2次将本乡镇收集的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运送至县级回收中心。村级层面, 424个行政村村村设回收点,配备回收桶,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负责运送至镇级回收站。经营门店方面, 290余家农资经营门店全部设置回收桶,建立健全购入、销售、回收台账,日期、数量、使用人等信息一目了然,确保账物一致,并作为门店星级化评定和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不定期检查核对。
  “智慧化”回收监管
  建立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运转调度巡察平台,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实现回收处理智慧化,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扫码监督。通过海报、条幅、微信群、融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公开全县监督举报电话及二维码,鼓励群众有奖举报并扫码上传随拍照片,平台接到举报后立即督促乡镇问题整改。二是扫码呼叫。村级回收点及农兽药经营门店,可随时扫码呼叫运输车辆,做到随呼叫、随时到。三是扫码运输。运输车辆在由乡镇回收站将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运送至县级处理中心时,必须扫码,对运输时间、地点、重量等逐一登记,做到交接环环相扣,严禁倒卖赚取利益违法行为。
  “标准化”科学处理
  在收集、运输、处理各个环节树牢标准化思维,细化制定工作标准,科学高效推动回收处理工作。一是回收体系建设标准化。严格按照 “六有”标准,对县回收中心、乡镇站打造提升,设有独立的存放仓库,配备有运输、压缩、打包、消防器材等设备,制定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安全措施。二是台账记录标准化。印发回收处理全过程台账模板,统一台账格式,详细记录并长期规范保存,实现回收、贮存、运输和处置全程闭环、全过程监管。三是无害处理标准化。会同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依规开展无害化处置,力争实现农业生产过程回收处理全覆盖。
  “规范化”严格执法
  发挥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作用,始终保持打击违规乱丢乱扔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一是执法与宣传并重。通过大喇叭、明白纸、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和人身安全的严重危害,做到自觉捡拾、自觉回收、全民行动,打通回收“最后一公里”难题。二是专项行动与常态执法并行。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并纳入日常执法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倾倒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污染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引导和疏导并举。创新抓好县域农兽药生产企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按照 “谁生产经营谁回收”原则,鼓励引导企业对自身生产销售的农兽药包装回收再利用。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县全面建立“六位一体”农兽药包装废弃物及废旧农膜回收处理体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动能】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