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90”后特殊儿童康复治疗师——“看到他们进步我特别开心”
平原姜春燕:“特殊妈妈”为残障儿童托起生命的春天
作者:赵书腾林学聪


  □平原融媒记者 赵书腾 林学聪
  本报讯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在平原光明医院的儿童康复中心,有这样一群 “特殊妈妈”,她们是医生、康复治疗师、儿童护理员……为残障儿童托起生命的春天。
  “来吧,宝贝儿,我们开始上课啦,好不好啊,我们的小手放到哪里……”记者走进儿童康复中心,平原光明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康复治疗师姜春燕正在与可可 (化名)一对一进行正在进行构音训练。
  “可可 (化名)是一个构音障碍的孩子,舌根无力,舌体无力,因为之前做过舌系带手术,所以舌体灵活度比较差,针对这一情况,给他制定了专门针对舌头这一块的训练,比如,舌头前伸、左右伸,或是舔舌动作,然后在练习发音的时候,也主要是强化舌前音以及舌根音,比如说d tn l以及舌根音g k h这样的发音。”姜春燕对记者说。
  与同龄孩子相比,可可 (化名)语言发育迟缓,兴趣狭窄、行为动作相对刻板, 5岁时,被确诊为孤独性障碍症。在姜春燕两年的精心治疗和陪伴下,可可 (化名)现在可以与外界进行简单的人际对话和互动。
  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这批孩子里,最大的17岁,最小的才2岁,面临着年龄参差不齐、表现类型不同、发展能力不同、家庭观念不同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姜春燕依旧保持着和蔼可亲的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每天都用那熟练敏捷的操作技术,穿梭在各个房间,从事康复工作12年来,从未与患者争吵过,更没有被患者投诉过,收到的表扬信有几百封。
  “工作中,我们会按照孩子的年龄和残疾障碍类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治疗,依照不同的程度分别进行治疗,为他们设计不同的个性课程。”姜春燕介绍说。
  姜春燕还表示,在对于残障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还必须疏导好家长心理压力,首先要让他们接受孩子、适应孩子,然后引导家长去发现孩子的进步,这样不仅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也能从根源上解决家长的焦虑。
  “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我确信自己依然会义无反顾的选择这个职业。因为在看到孩子们的成长、进步的时候,我会由衷的感到快乐。在这里,我也呼吁大家对这些 ‘特殊’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温暖。”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姜春燕如是对记者说。
  像姜春燕这样的康复治疗师,在平原光明医院康复中心还有很多,他们时刻用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爱灌注,让思想与患者思维同频共振,使行动与患者的目标合拍合意,把构建和谐信赖的医患关系,自觉融入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中,有效地诠释了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姜春燕:“特殊妈妈”为残障儿童托起生命的春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智慧】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