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王杲铺镇刑博泉村村民杨光仙看着自家成熟的梨喜上眉梢
本报讯 (平原融媒记者 王子达)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王杲铺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特色农村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初秋的田野,到处生机勃勃。眼下,王杲铺镇刑博泉村村民杨光仙的梨园里,硕大的黄梨挂满枝头,一派丰收喜悦的景象。
“我这是种植了30多亩梨树,今年雨水挺好,对果树生长挺有利。今年价格也挺好,价格能达到两元七八,纯收入能达到一万多元。”杨光仙高兴地对记者说。
挂满枝头的果实,让果农喜上眉梢,心中增添几分喜悦。但是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徐超高兴之余又在考虑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做为市派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我们第一书记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借助省级媒体推介我们村的农产品,带领我们村两委到外地参观调研,引进推广这个新品种,积极对接果蔬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真正推进强村富民,促进乡村振兴。”德州市审计局派驻平原县王杲铺镇邢博泉村第一书记徐超说。
“这边又种植了新品种,品种是秋月。秋月品种好、品质好、口感好、价格也好。一亩地的收入能达到两万多。 ”采访中杨光仙告诉记者。
通过果树种植,不仅让种植户鼓起了腰包,还让村里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就业。
“我岁数大了,去外地干活也不方便,有梨行、也有桃行,哪里用着,我就来干两天。一天七八十块钱,也觉得挺满足的。”刑博泉村村民付玉珍告诉记者。
如今的刑博泉村,环境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村集体变强了,一幅民富、村美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现在把几个果农整合起来建了一个果农合作社。一是降低种植成本,集体购肥料各方面都便宜,同时,把咱们村的闲散宅基地利用起来,发展边角经济。另外还有养鱼塘,把养鱼塘和边角经济结合起来,做大做强。壮大村集体收入,带领村民致富,让村庄更美。”平原县王杲铺镇刑博泉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涛说。
近年来,王杲铺镇通过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大力培植果蔬产业。先后整合49个粮食及果蔬合作社成立产业发展杲城合作联社,采取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农资供给、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的 “六统一”企业管理模式,保证粮食和果蔬质量。
抱团发展,握拳聚力。通过杲城果蔬种植联合社打造统一标准、网络营销等方式,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等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建立供销关系;与永辉超市、物美超市等连锁集团实现了商超对接。另外,积极与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对接,线上线下多渠道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全域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