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融媒记者 张越李阳
本报讯 刚刚清挖过的沟渠边上是葱葱郁郁的麦田,远远望去是花期未退的桃林,身边的房子新粉刷的墙上喷绘着美好的蓝图……在平原县前曹镇的隋庄村,记者所到之处,满眼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的村民告诉我们,村里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刚刚上任一年多的村党支部书记孙恒发带着大家一起干出来的。
放弃事业 回村任职
孙恒发是土生土长的隋庄村人,靠着多年的打拼,有一份红火的工程项目生意。 2021年,隋庄村面临换届选举,老支书几次来到家里,动员他回村参加选举,镇党委也多次找到他谈心,希望他能站出来为家乡做贡献,带领乡亲们一块致富。但此时的孙恒发其实很犹豫,不是怕因为村里的工作耽误了自己的生意,而是怕辜负了党和群众的期盼。而且家人也都不赞同,觉得他这么大年纪在为这事吃苦受累不值当。
经过了几天几夜的辗转反侧,孙恒发终于下定了决心,回村参加选举,并于同年4月13日当选为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隋庄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当时我就横下一条心,不干则罢,干就干出个样来!绝对不能辜负党和群众的信任!”
刚一上任,孙恒发就组织召开了全村大会,研究制定村 “两委”和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并组织党员群众从改善村容村貌、灌溉用水上着手,发起了改造隋庄的第一战。
大锅炖菜 凝聚人心
隋庄村地处前曹镇南部,村内有耕地1100多亩。 2019年秋,村里也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隋庄村所处的这片区域离县里的主干河道都很远,平常灌溉用水都是难题就更别提遇到干旱的时候了。孙恒发决心就从这里入手,他想尽千方百计,自筹资金10多万元,开始了村里的灌溉用水工程建设,在15天内打通了6眼130多米的深井,极大改善了村内灌溉用水难的状况。
在施工过程中,孙恒发敏锐地发现,村里的发展不光需要基础建设,更重要的是人心齐。他在村里建起一个简易食堂,每到合作社的活计用工多,村民齐全的时候,就架起大锅,炖上大锅菜,招待干活的村民们一起就餐。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既没了大老板和老百姓,也没了党支部书记和普通群众,热热闹闹一起吃,高高兴兴一起干。
慢慢地,村里人对这位 “大老板”异样的看法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合作社中,时至今日隋庄村的入社率已经高达百分之九十多。
“每天早晨五六点钟,你就能看到孙书记在村里的田间地头转悠。一年多了,一天也不落下。而且只要是给社里干的活,哪怕是就干了半天,也都记上公分,一分钱不带欠的。老百姓就知道,这是个办实事的人,大家信服了,就愿意跟着他干! ”采访中,村民孙吉付这样对记者说。
以心换心 激活动力
平原疫情最严重的那几天,孙恒发24小时住在村委办公室里,带领村 “两委”把控防疫工作。原本就不支持他回村任职的儿子孙超谈起这事就直叹气: “看他累的那样,我这当儿的都想掉泪,只能想办法多筹措一些防疫物资送回来。”
在坚定打好城乡人民环境整治攻坚战中,孙恒发又带领村 “两委”将自身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 “八清零一提升”工作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制定了农户庭院房前屋后保洁制度,定期出动机械进行洒水除尘,彻底清理 “四堆”、残垣断壁、小广告等。同时,大力开展亮化、美化工程,安装了 46盏太阳能路灯,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使隋庄村旧貌换新颜,从以前的 “脏乱差”村蝶变美丽宜居村庄。
“咱这个村是弓形的,我借着之前的沟渠,仿照县里提出的绿水绕城的思路,设计了一个水塘,正好把村的南半个区域罩过来。”站在新竖起来的全村规划图前孙恒发自豪的对记者说。 “现在这个水塘旱季能蓄水,平常养的鱼还能给村民发福利。下一步,我还打算把这个水塘边再种上树木、花卉,架起路灯来,建成一个小公园,附近几个村的人,晚上都能来玩。”
如今,隋庄村的环境变好了、人心也齐了。但想要更好地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地激活内生动力。
三年规划 描绘蓝图 在过去几十年的里,做工程项目生意的孙恒发走过了全国许多地方,见识过很多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做法,这也是孙恒发敢于接下村支书这个重任的原因之一,他坚信自己的家乡不比任何地方差,自己的乡亲也不比别人笨,他们能做到的,咱们就一定能做到。
一有空闲,孙恒发就利用做生意时积攒的人脉和资源,邀请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来隋庄村考察调研,趁着年节时候招待村里在外打拼的有志青年们一起座谈研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集合多方意见,为隋庄村量身打造了 “四区一基地”的发展思路和具体举措。
“其实,乡村振兴是个大有可为的事。但首先是要给年青人们搭建起一个平台来,有足够的产业平台,才能吸引年青人们回到村里创业。”孙恒发这样对记者描述他的想法。 “我设计的这个 ‘四区一基地’,畜牧养殖区应该养什么特色品种的畜牧产品,种植区可以种什么价值更高的农产品,我都考察好了。下一步,就是吸引村里的年青人们回来了,我会和他们一块把事业做起来!”
如今,孙恒发设计的第一个产业项目已经进入设计审批阶段。也是从隋庄村走出去的北京沿海旅居项目负责人孙吉杰在孙恒发的鼓动下,打算投资300多万,利用村里原本的闲置土地建立一处集晾晒、仓储等为一体的晾晒场。 “选择回村创业,一方面是因为咱们平原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发展潜力,一方面也是因为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被孙书记的热情所影响。”对于投资意向,孙吉杰这样对记者说。
蹲在村北的农田里,孙恒发满眼希冀: “你看这麦子,长得多好啊,墨绿墨绿的,今年亩产肯定能过一千一。能亲手把这么好的地方建设起来,比挣多少钱都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