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县龙门街道水坑王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紧扣市场需求,统筹规划306亩地,因地制宜,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助力村集体增收。
平原: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破壳”重生
作者:邵伟
  一大早,平原县龙门街道水坑王村的蔬菜大棚里就热闹起来,棚内忙摘瓜,棚外忙搬运,大伙忙的热火朝天。
  “今天摘了1000多斤,今天摘的黄瓜是一块五六一斤向外批发,一天一共卖了2000元左右。”龙门街道水坑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洪泉说。
  黄瓜品质好,销路也不愁,让水坑王村的当家人王洪泉感到无比欣慰。王洪泉告诉记者,现在仅蔬菜大棚这一个产业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水坑王村作为城郊村,交通条件便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 2018年村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搞起了蔬菜大棚产业。“这一共是306亩地,在村里搞的蔬菜大棚, 1200块钱一亩承包的村民土地。”王洪泉说。
  为了搞好这份村集体产业,村里成立了分管小组,选派有蔬菜种植经验的村干部或种植能手担任棚长,并对蔬菜产量、品质进行考核,以奖励额外分红的形式,激发大伙种植管理的积极性。
  “蔬菜大棚的管理模式,属于支部领办合作社,雇佣了高级农艺师,技术方面他们管理,在各个大棚再分包管理,各个大棚都有分管的技术员、棚长、组长。”王洪泉说。
  “他们收入高了, 我们得到的也多了。我们比着武的搞,相互较劲,都齐心协力的想把这个事搞好。”龙门街道水坑王村村民棚长王洪路说。
  通过党支部作引领,佳禾含露公司注入投资资金,并聘请技术员做技术指导,而大棚的日常管理则靠农户来完成。通过这两年的运营管理,水坑王村已经成功摸索出了 “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还带动了本村及邻村村民就业。
  村集体腰包鼓了,村两委也为当地村民办了很多实事。 “村里合作社替村民付了10000多,包括卫生费、玉米保险、小麦保险、黄河水费。我村里一共400多人,一分钱也没给大家伙要。计划明年产业效益可能还要增加,如果增加了,农村的合作医疗咱给他承担一部分。”王洪泉说。
  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水坑王村将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品种,利用本村交通优势,搞好乡村游、采摘游,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造福于民。
  平原融媒记者 邵伟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破壳”重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平原智慧】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