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德原街道叶庄西葫芦批发市场
本报讯(平原融媒记者 何世聪王亚群)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百姓走向小康的保障。平原德原街道办事处依托本地特色种植优势,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形成了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西葫芦产销体系,让百姓的腰包更鼓了。
在德原街道叶庄村,村民任善海正在大棚里忙活着,趁着西葫芦的生长间歇期,叶玉海把自己的一个大棚全都种上了芸豆。“今年的芸豆种到十月左右,看一下价格是什么情况,如果芸豆价格继续这么好,咱就让它多结一些。”任善海说。
年轻的时候,任善海在外地做生意,一年到头收入有限,也不稳定。在亲友的劝说下,任善海下定决心,回家搞大棚种植西葫芦。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年种棚就尝到了甜头,挣了五万多块钱。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任善海又接连建起了四个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任善海一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在城里也买了楼房。
据了解,叶庄村是全国闻名的西葫芦种植基地,已经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家家户户都有大棚种植的习惯。2003年,叶庄西葫芦批发市场成立了,不仅带动叶庄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周边村庄客商也不断増多。旺季的时候,一天摘下的西葫芦能有70万斤左右,北京新发地市场, 80%以上都是德原街道的西葫芦,石家庄也能达到60%。
市场的不断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附近的贫困户也能就近来这里打工,叶玉泉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离家近,多干就能多挣点,一年能挣六七千块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叶玉泉告诉我们。
多年的发展,德原街道的西葫芦品牌越叫越响,但个人建设的大棚棚区老化、面积小等制约因素也日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西坊子村统一进行旧棚改造,把原来四十五米的大棚,改造成130米,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村里还对棚体塑料布进行统一采购,统一定制。对改造后的大棚,村里进行统一出租,既能减轻种植户的负担,又可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光大棚租金一项,西坊子村集体就能增收20多万元。
“投资建一个棚需要花20多万,但租借大棚只需要花两万块钱租金。光这一季我就能挣将近十万块钱,闲下来的时候再种西红柿还能多收入一些,一年净收入能到十五六万。”西坊子村村民曹红果说起今年的收入来脸上挂满了笑容。
截至目前,德原街道发展冬暖式大棚七千余个,种植面积两万多亩,年产近2.5亿斤,其中95%以上种植西葫芦,打造成为特色产业地理标识,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推进棚区改造提升工程,选取棚体老化现代化配备不足,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棚区进行提升,以智慧农业为依托,提高高科技使用率,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在管理智能化,现代化上下功夫。”平原县德原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李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