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咸德顺:让民间古老麦秆画技艺传承不息
作者:刘健柴娜

△咸德顺的儿媳妇在专心跟他学习麦秸画


△咸德顺向家人展示麦秸画作品


  平原非遗麦秆画艺人咸德顺匠心独具,利用麦秆自然光泽的特性,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等麦秆儿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

  6月,北方地区的小麦已经陆续成熟。微风拂过,金色麦浪摇曳生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抢眼。勤恳的庄稼人尽享着丰收的喜悦。这一刻,正是平原麦杆画艺人咸德顺,创作的最佳时机。
  “单是前期选择优质麦秆,就是一门考验耐力的技术。”咸德顺说,他家种了十多亩地,每到麦收时节,他都要到地头上,仔细寻觅。为了展现出画作的光亮,熟透的麦秆才是咸德顺所渴望得到的。此时麦叶锋芒,排列紧凑,愈发增加了选材的难度。
  光泽是包括麦秆画在内所有艺术的魂魄,在咸德顺的麦秆画作中,对于光的追求极为严苛。大多数麦秆儿画家,都会用几克硫磺来微熏,利用其化学反应,中和颜色呈现,微醺后的麦秆画作也更容易保存。
  画作颜色的整体统一,代表了一副作品的艺术水准,提升了观赏性。为根除色差的弊端,咸德顺多次请教造纸厂的专业技术人员,但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就在他想要放弃寻找时,一个朋友告诉他,漂白粉或许能够祛除萦绕在他心里多年的“谜团”。
  “通过漂白之后,色彩鲜艳,从这个光泽上,他有金光闪闪的感觉,给人的感受,确实不一般。”咸德顺说,随后几年,他仍然没有放弃探索,为了保证原材料的纯正,他想到了把麦秆儿一分为二,分开使用,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又不会因为过度处理,失去原有的灵气。
  熏、漂过后,就要把麦秆儿里的瓤刮掉,此时,麦瓤已在水中浸泡许久,很容易与麦秆儿分离,制作者通常之所以只留下麦秆儿表皮,是因为材质越是薄软,后期也就越发容易雕刻。
  麦秆儿画的着色要通过煮这道工序来完成,制作者根据整幅画的主题来确定主体颜色。这些环节完成后,咸德顺把麦秆粘贴到配以画作原型的纸上,开始雕刻,形如刨花一般的麦秆,将会在这张光滑的铜板纸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胶粘的时候,肯定要用点力气,把它刮平,压好,因为弄不平,烫出来的东西没有那个质感。”咸德顺告诉我们,经过严丝合缝的粘黏,铜版纸呈现出金丝绸缎般的细致纹理,顺滑平整。
  雕刻时,在厚度不足一毫米的麦秆上,每一丝纹理都必须承受着来自铁质刮刀均匀的力道,否则任何细小的折痕,都将一览无余。麦秆也将被舍弃。笔画极其紧凑的飞笔字体给雕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字体之间的空隙极其细小,要顺利的完成雕刻,并且保证麦秆不受丝毫损毁,全靠灵活的掌控。咸德顺在雕刻龙门这两个字时,就重复了十几遍。
  “通常在烫轻微颜色的时候,我们把这个烙铁调到300度,如果调到500度,我们烫出来的色泽就比较重了。”咸德顺说,通过电烙铁在纸上挥洒色彩递进的艺术,才能使得层次丰富而分明。
  无论动物还是人物,眼部的刻画最能彰显神韵。因此,烙画的顺序就从眼部开始,将平口的笔尖和麦杆纸形成45度夹角,用低温轻描麦秆,再倾斜角度,以高温加深轮廓,麦秆的纤维呈平行直线状,而电烙笔的走势却变化无常,起承转合间,巧妙地力道,精准的笔触,灵敏的温度,都须牢牢把控在指尖。烙画环节结束,精致夺目的麦秆画作品就出炉了。
  在所有工艺美术品种类中,麦秆画创作工序极其复杂繁琐,要想参悟每一个技术要领,则要耗费大量的功夫,早年间,麦秆儿只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藏。对于像咸德顺这样的民间艺人而言,更是从来不会计较时间成本,在他们的认知中,一副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要经得住岁月的摩挲,正如一瓶尘封的老酒,越是陈年佳酿,也越是浓厚醇香。
  如今,咸德顺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专心麦秆画创作,他的儿媳妇也在专心跟他学习这门手艺,他还想让自己的孙子、孙女也加入其中。腰站镇党委、政府还为他设立了传承工作室,在这里,咸德顺除了免费收徒,还进行艺术品的对外展览。正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咸德顺麦秆画慢慢开拓出广阔的市场,既创造出了经济价值,也传承着腰站民俗文化。 2019年,他的作品《万寿图》在山东省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一幅沾满了麦秆芳香的画作,何尝不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呢?咸德顺把大半生心血倾注在自己挚爱的麦秆画创作中,乐此不疲,只为把民间文化发扬下去,这也是所有老艺人的传统信仰,为宝贵技艺不断传承进步,适应时代发展竖立起坚实的精神支柱。非遗文化,在最奔放的生活业态中,绘制乐趣,浸染欢腾,洒下劳动的种子。
  平原融媒记者 刘健 柴娜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咸德顺:让民间古老麦秆画技艺传承不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平原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