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留住乡愁 焕发乡情
———微电影《城南花已开》创作背景
  7月16日,微电影《城南花已开》对外发布,这是德州市首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微电影破题之作。
  该片由山东平原桃园街道办事处、桃园街道办事处前迟村村民委员会监制,青年导演迟艳辉执导,前迟村村民集体参演。这是继《印象前迟》纪录片后第二部家乡题材的文艺作品,是其微电影乡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该片描述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当下农村,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写实性的乡村微电影。
  电影立足山东省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以“三集中”模式推动乡村五个振兴的时代背景。以“乡愁”为情感主线,运用唯美的镜头语言,从两位归乡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展现了当下桃园街道办事处农民、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变化。影片注重写实与写意结合,诗意唯美的画面结合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让观众在影片的浸润中感受平原乡村的自然美、平原乡村的人文气质和平原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深刻变化。
用微电影留住乡愁
  “作为一名党员,自豪能够主导这部特别有时代意义的电影,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非常感谢我们村全体百姓的支持。”迟艳辉说,“作为本片的编剧及导演,除了几位特邀演员之外,其他全部由前迟村村民本色出演,通过镜头表现,透露出家乡人的状态与精神世界,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希望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向社会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每一个小人物的变化,从每一件小事中去体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创作出一部符合时代命题的好作品。”
乡情焕发“平原人”情感共鸣
  本片制片人前迟村党支部书记朱文章介绍,拍摄团队在创作前就不断了解、沟通、体验乡情,仅前期筹备工作就用了2个月,力保每处细节都做到生活化、真实化。制作团队在文化元素设计上下足功夫,确保每个场景、每个道具都突出家乡元素、地域文化特色。
  片中展示了一望无际的麦浪、清幽寂静的乡村小路、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北木板大鼓、腰鼓、平原特产签子馒头、通德酱菜等。每一个场景设计都富有创意,赋予了家乡味道,使人泛起思乡涟漪,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体现出了平原所具有的宝贵财富。该片意在通过镜头,表达漂泊在外的平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展现小城魅力,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人认识平原,认识前迟村,唤起身在外地打拼的平原人的情感共鸣。
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微电影《城南花已开》是德州首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破题之作。国富民强,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引领。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在弘扬文化、塑造精神、引领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宣传效能。“土”与 “洋”的结合,产生的正是乡村振兴与文化引领的和谐共振,用当代平原乡村的影像和故事,表现崇高价值、展现美好情感。用“小镜头”展现“大视野”,反映平原农村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展现山东平原风土人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为此拍摄团队精选时间节点,总结平原县实施全域乡村振兴的亮点成绩,献礼国庆。影片运用了回忆式的影像表达,回忆的元素加上新旧照片的对比,将人们带回上世纪,忆苦思甜,反映时代变化。影片最后以全家福收尾,也再次将人们的乡愁思绪打开,绵延不断的情愫会让人们静下心来感受家乡美好。
  该电影成片12分钟左右,将于8月参加第7届亚洲微电影大赛、北京大学生国际电影节、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等国际微电影大赛评比。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留住乡愁 焕发乡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平原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