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郑会敏:不忘初心树师德
作者:许敏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郑会敏,自2012年成为第四中学的一名教师时开始,便用自己的努力践行着为人师表的诺言。近7年来,她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忘初心,把巨大的压力变成不懈进取的强大动力,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坚定的事业心、积极的进取心,脚踏实地,在教书和育人两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校领导、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赞誉。
  教师 心中夙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幼时便知这是赞美老师的诗句。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郑会敏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学校生活转眼而过,带着朦胧追求,带着满腔的热情,她开始在为人师表的道路上跋涉前进。
  教案、作业、办公桌和讲台成了郑会敏默默耕耘的土地,在她看来,教师就是一份凭良心的职业,家长把孩子交到自己的手上,就代表着一份信任,自己必须尽职尽责,才能对得起那份希望。
  每天早上不到七点,郑会敏准时来到学校,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每天都对学生的早读、卫生、纪律、自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且和学生一同跑操、用餐,晚上直到学生全部离校,郑会敏才回家。
  每天力求更多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围绕着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多少个日日夜夜,郑会敏埋头苦干,只想用诚挚的爱心培育出芬芳的桃李,用甘甜的渠水浇开飘香的繁花。
勤勉 助人成长
  工作七年,凭着年轻人的血气方和当时对教师职业的那股“冲动”,郑会敏干得有滋有味,也正是自己这种在别人看来有点“傻气”的勤奋,让她很快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作为青年教师,郑会敏始终秉承“吃亏是福”的理念,认为多干活,多跑腿对自己是一种历练,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因此,对于学校交给的任务,她从来都是欣然接受,倾力完成。
  刚来学校时,学校英语教师队伍中青年分布不均衡,几位上了年纪的教师先后生病或家中有事。当学校领导找到她时,她毅然接下了重担,于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郑会敏在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还兼任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天基本上没有喘息的机会。 2014年秋,对于快要临产的郑会敏,学校本已不再安排教学任务,但是教师调配实在紧张,于是她又挺着肚子,坚持到了最后一周。
  如今,已怀二胎身孕的郑会敏,依然担任着三个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由于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家里家外的担子几乎全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 “自女儿上幼儿园以来,作为母亲,我接送的次数屈指可数。虽有愧疚,但是一想到班里的60多个孩子,依然放心不下,还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说起女儿,郑会敏总是感到心有遗憾。
  责任 立足之本
  对待学生,郑会敏始终保持诚挚的爱心,倾注满腔热情。近年来,郑会敏所带的班级中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人数增加,学生思想状况复杂且脆弱,成绩两级分化严重,但她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即“不抛弃、不放弃”。对于后进的差生,郑会敏对他们付出的关爱和精力远远超过优秀学生,并且积极给予这些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
  郑会敏的班里有一名女生,初一下学期开学时,遭遇父母离异,对其打击很大,多次产生过轻生的念头。课下也不怎么和同学交流,每到周末放假,周一肯定不来上学,在家也总有自残现象。郑会敏知道后,多次和她单独交流,帮她排解心中的疑惑,减轻她对父母的怨恨,并与她约定,每天晚上放学后,用小纸条的方式和她交流一天的心得,愉快的、不愉快的事情都要和她倾诉,以便及时发现其思想上的不良苗头,及时纠正。
  另外,私下里,郑会敏在班里成立一个帮扶小组,课下多和她聊天,讨论学习或生活中的趣事,让她逐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忘却烦恼。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这名学生思想和学习上均有很大改善,虽然偶尔还有情绪上的波动,但是再无轻生念头,与家长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回顾短短的耕耘之路,有苦有乐,有欢笑也有烦恼,虽然脚印参次不齐,深浅不一,但每个脚印里都倾住了郑会敏满腔的爱心和辛勤的汗水。郑会敏在教师行业上一直秉承师德、不忘初心,对待工作全力以赴。曾先后获得县、市初中英语优质课、基本功一等奖,县优秀共青团员、县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今后,我将虚心向学,严于律己,尽己所能,继续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郑会敏说道。记者 许敏 通讯员 乔迪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郑会敏:不忘初心树师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