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解桂颖 通讯员 米金鑫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从幼儿园到高中,这是大多数孩子必过的“15年教育链”。现实问题是,这条教育链存在 “断链、掉链”:一些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老死不相往来”,形成教育“孤岛现象”,幼升小、小升初、初进高,又把15年学涯切成“四个片断”。
打破教育“孤岛现象”,打造一条15年一贯制、不断裂的教育链,促进对不同学段教学规律的研究和交流,促进幼、小、初、高中对接衔接、融合发展,让孩子们更顺畅地走过各学段,成为打造公平优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如今,为了这个“共同理想”,平原两所学校走到一起:一所是民办品牌学校——德州(平原)蓝天实验学校,16年来,它深耕平原幼儿、小学教育,成为全市9年制小幼特色教育学校;一所是公办老牌名校——平原第一中学,随着平原一中实验初中部成立,它完成了初中高中教育的对接布局。
经县委、县政府、教育局批准,8月9日,平原县第一中学小学部揭牌仪式在蓝天实验学校举行。两所学校紧紧握在一起,试水“15年一贯制”教育。让我们来看看平原教育这次“孤岛现象”破冰之举的“来龙去脉”。
民办+公办,两强结盟促整合 去年,平原县成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化验收,全面打赢城镇“大班额”和“全面改薄”两场攻坚战。今年,平原中考、高考成绩都实现历史性突破。
随着教育条件的历史性提升,平原也加快对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两年内,我县分别与烟台市中英文学校、江苏教育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技师学院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对外合作办学实现历史性突破。
有了新资源,有了新尝试,如何对内整合教育资源,成为平原激活教育“新动能”的“新震源”。蓝天学校与平原一中的强强联合,就是顺应了这种导向。
德州(平原)蓝天实验学校,是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一所全日制寄宿民办学校,由1999年建园的蓝天幼儿园和2002年建校的蓝天小学两部分组成。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培养“有中国底蕴的世界公民”为目标,坚持“优质教育平民化、平民教育优质化”,打造品牌化特色优质教育学校。
蓝天小学现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00余人,实行小班化教学。学科教师配套齐全,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因潜拓展,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都得到充分挖掘和培养。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坚持素质教育,“琴球书画”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组建了足球、乒乓球、篮球、口风琴、书法、剪纸、国画、儿童画等多个社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中国基础教育学会举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书画比赛”中,有118名同学获奖;在全县举办的小学数学知识应用活动、趣味英语活动、语文课外阅读知识积累活动竞赛中,参赛同学获奖率达到88.5%。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3D创新工作室”“德州市学前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平原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26年,是一所省级规范化高中,也是我县唯一一所高中,学校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先后被授予 “未来科学家教育培养基地”、“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学校”、“全国创新教育名校联盟”,连续多年被德州市教育局授予 “高中教学质量特别贡献奖”。
去年,平原一中本科上线人数居县市重点中学第一名。今年,平原一中高考再创新高,各类上线总计2018人。2016年,平原一中设立实验初中部(龙门中学),目前,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六年制连贯教学新模式已成形。
两所学校都是平原学段教育融合发展的“弄潮儿”,都已探索了路子、形成了模式、打造了特色。两所学校以丰厚深刻的文化内涵、优异的教学质量和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两校合作,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还能弥补分散办学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小幼+中学,深耕本土促融合
平原一中小学部设立后,将上挂平原一中高中部、初中部,下联蓝天教育集团七所幼儿园,形成十五年一贯制教育链条,在一定意义上实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一贯制,弥补了各学段办学衔接不足的短板。
随着沟通渠道打通,可以促进平原一中初中部、小学部更深层次的交流,做好初中与小学教育的有序衔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初中、小学两部的交流与合作必将极大提升各学段教育及我县基础教育的大发展,更好的满足我县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更高要求。
“平原一中实验初中部、小学部将在教育理念、办学特色、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学习,特别是年级与部门的分工合作、品牌学科建设、特优生培养等方面务实有效、开诚布公地切磋学习;更将加强学生层面的交流对接,让学生通过互访交流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平原一中校长楚永熙说。
两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极大限度的共享共用,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容易适应新的学习课程和节奏,实现“1+1>2”的办学效应。
蓝天学校、平原一中也将在更深层次、更高境界构建 “教育共同体”——组建“平原一中教育集团”:缔结精神文化共同体,定期进行团队培训;打造组织管理共同体,建立教师流动机制,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形成教学质量共同体,推出名师名课,促使课堂教学改革由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型。
缔造特色项目共同体,推广英语教学模式,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学生视野;建设创新发展共同体,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共享科研创新成果;升级家长学校,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开发相应家长学校课程。
“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力争将其打造成平原县最先进、理念最超前、质量最过硬、特色最鲜明、学生最愉悦、家长最放心的高端精品现代化学校,成为平原县乃至全市全新教育品牌。 ”德州蓝天实验学校校长姚汝勇说。
交流+互补,互联互通促协和 当前,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在教学模式、学校文化等各方面,都还是各自为政,这就形成了教育“孤岛现象”。以至于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一旦升入初中、高中,进入陌生的学校环境,成绩突然一落千丈,性格变得孤僻、叛逆、不安……
平原一中小学部,致力于打通教育孤岛,使各阶段有效衔接,实现班班通、课课通、校校通,为孩子15年学涯“铺平路”。
孩子升学无需进入陌生的学校环境,节省了升入其他新校时,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时间。蓝天实验学校校长姚汝勇有一个设想,打造信息智慧校园,严格做好每个孩子的成长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孩子们规划成长方案,让老师家长掌握孩子的一手成长信息。
同时,避免升学过程中,因不同学校的不同文化,出现部分学校的教育理念可能与孩子及家长难以匹配的情况。以蓝天小学最负盛名的“琴球书画”为例,家长们曾不乏担心,等孩子升入初中、高中,还能不能继续学习?如果不能,那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不是就前功尽弃?
平原一中和蓝天学校,对于一贯制教育的探索,就致力于消除孩子升学后,不同学校之间产生的文化隔阂,实现文化的无缝对接,螺旋式上升。
老师们会频繁进行跨级交流,了解彼此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年级学生的情况。提前做好学生升级教学的准备,避免学生出现不适应高年级老师教学的情况。一贯制教学模式,能够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其有条不紊的进行升学学习。
姚汝勇还有一个设想:“一贯制学校的特点在于连续教育、不间断。未来,我们还将致力于不选拨、取消招生考试,孩子不必再为幼升小、小升初或中考烦恼,而更加专心、专注于个体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的学校也将逐步和国际接轨,让孩子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自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