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文化根脉滋养乡村振兴
作者:许敏特约
  □本报记者 许敏 特约通讯员 孙逊 郭小朋 夏天 张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五个振兴”,对乡村文化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文化是乡村建设的 “里子”,也是乡村振兴的 “因子”。平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抓住文化振兴的 “牛鼻子”,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丰内涵,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展示乡村振兴新魅力。
一个村的“草根名星”
  平原城西南腰站镇西咸村,因村里三个“草根名星”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一位专攻铅笔画,作品被诸多博物馆收藏,她是王芹;一位是麦秸画 “麦雕”艺人,作品选送世界书画展销会,他叫咸德顺;一位是爱写爱画的老支书,老有所为,打造着一个文化村。
  西咸村的文化 “三剑客”,是腰站镇的本土文化名人,他们是平原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人。王芹成立了自已的 “王芹画社”, 她的百米长卷铅笔画 《红楼梦》、 《金瓶梅》、 《孔子圣迹图》等作品被收录大型博物馆,正在申请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几天,王芹与几位画友来到南方采风,为后期的国画创作手卷。现在她正在构思一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彩色铅笔画卷。
  “草根名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财富,腰站镇深度挖掘这种财富,让文化名人为乡村文化振兴站位,当头雁、做表率。”腰站镇党委书记刘海涛说。如今,该镇打造了80平方米的乡村民俗文化展室,集中展示了腰站镇的农民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
  展厅内,除了王芹的铅笔画、咸德顺的麦秸画,还有寇宝领的剪纸、张朝阳的碳粉画以及许连庆、刘同举、张吉岐等人的书法作品。寇宝领是该镇小白村人, 30多年来,他在剪纸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如今,在全国剪纸艺术领域小有名气,他反映平原历史的作品 《龙门楼》,被一位美国人高价买走。
  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这是平原乡村文化两大主题,近年来,我县挖掘打造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成了农民铅笔长卷画、艺术剪纸、麦秸画、柳编工艺品、火柴接力画、中药构图画、根雕艺术品、刻盘等十大传统艺术创作,涌现出了王芹、寇宝领、沙连山、单保柱等一批草根名星。
  每个草根名星,他们代表展现着一脉民俗、传统文化,也在传承发扬平原民俗、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县也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名人效应”,先后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项。通德醋技艺产品连续参加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通德公司2016年被评为“为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性示范基地”。 《西河大鼓》项目传承人马士海参加 “胡集书会”,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演员。
一个镇的“文化基因”
  2018年正月,恩城镇因 “鸽子文化”着实火了一把。恩城镇素来被称为 “千年鸽乡”,广为人知的恩城鸽子会源于明朝正德年间,每年都是正月初八这一天开幕,且近年来由最初的正月初八1天,增至5天,今年更是延长至10天,与元宵节两节同庆。
  恩城历史悠久,宋代隶属恩州,明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称为恩县。辖区内的古迹文昌阁为全省仅存的20个文庙旧址之一,正月初八恩城鸽子会始自明朝正德年间、历时500年而不衰,传统名吃签子馒头成功入选山东名小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让厚重的文化基因,孕育出新时代灿烂的文化产业,变成恩城人永不磨灭的乡村记忆?恩城镇做法是创新办展会,为民建展馆。
  今年鸽子会,共设摊位数千个,来自北京、河北、天津等省市的近3万余名养鸽爱好者汇聚此地,累计交易额2千余万元,实现了文化创收新突破。除了赛鸽、放鸽传统节日,今年还增加了书画展、文艺展演、灯会、篮球赛等,累计接待参观超10万人次。
  “作为文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特色实践,我们不仅要办好鸽子会,还要展示这项非遗文化的厚重之美,突出鸽乡文化、啤酒文化等恩城地域特色文化,结合全国特色小镇总规划,建设鸽子展馆、啤酒展馆、党史文化展馆,打造看得见的文化振兴新地标。”恩城镇党委书记魏凯章说。
  目前,恩城正着手进行资料征集,力求全方位、广范围、多维度地丰富 “鸽乡”文化内涵。森力啤酒与德国盛堡集团合作,建设啤酒广场、啤酒生产线及啤酒主题花园,打造一个集啤酒生产、文化、美食、旅游观光与一体的啤酒产业特色镇。
  用文化基因,唤醒群众的乡村记忆。恩城走在前面,全县也各处开花。
  磨盘、织布机、纺线车、木耧、犁……如今,走进平原县乡村,在一处处 “乡村记忆馆”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一件件烙印着农耕文化的老物件,它们记录着平原人的历史过往。去年以来,平原高标准地建设完善一批乡村记忆馆,它们成为群众回忆历史、记住乡愁、传承文化的教材和基地,承载着无数平原人的 “乡愁”。
  唤醒文化基因,重塑乡村文化,今年平原有更大文化布局——建设三大历史展馆:深入挖掘马颊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平原 “千年鸽乡”文化和花园村传统民俗文化,建设 “千年马颊河水文化展馆”、 “千年鸽乡文化展馆”和 “康熙探花花园民俗文化展馆”。
一个县的“精神坐标”
  文化、风尚、美德,平原正在构筑乡村精神的三维立体坐标。 5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大会上,平原摘取一项项金闪闪、沉甸甸的文化奖牌——第五届省级文明县、移风易俗工作先进县……令人目不暇接!
  龙门办事处军仓社区郑老汉是个书迷,“俺们社区建起了图书阅览室,书的种类可齐全了,不用花一分钱,想什么时候来看就什么时候来! ”至目前,平原这样的农家书屋218家,社区和省定贫困村实现全覆盖。
  近几年,这种乡村文化标配加快升级,平原投资80余万元,配置130台E播宝设备,进一步整合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建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实现了县域公共图书资源共建共享、统一调配和一体化服务。
  打造看得见的文化坐标,农家书屋只是一隅。按照省级标准,平原在13个乡镇(街区),均建起一处300—8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了855处农村文体小广场,按照农民的意愿,组建了554支农村文化团队。
  王打卦镇花园村的“花园剧社”、张华镇候庄村的 “夕阳红广场舞俱乐部”、腰站镇锅培口村票友剧社……这些平原农民身边的 “国家大剧院”,在平原乡村如雨后春笋般长起来。
(下转二版)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文化根脉滋养乡村振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平原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