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三个新时代农民的故事
作者:许敏

王杲铺镇王岑村的刘松松在大棚里观察蔬菜长势情况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谈到乡村人才振兴时,为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涌现出的一批批“棚二代”点赞,种大棚菜的中青年越来越多了,实现乡村振兴有了新力量。
  在平原,希望的田野也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他们带着技能回来了,吸引着一些大学生带着知识回来了,这些“农二代”正在平原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展露头脚。
刘松松回家种大棚
  春天,孕育新气息,播种新希望。在王杲铺镇王岑村的田间地头上,温暖的风,松软的土,嫩绿的芽,一排排高标准的大棚,还有村民刘松松忙碌的身影……
  早晨不到8点,刘松松按下高标准大棚的自动卷帘控制按键,阳光缓缓照进棚内,也洒在他的脸上,灿烂的笑容里洋溢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2016年,30岁的刘松松放弃市里稳定的工作,回家种棚。 “父母和妻子开始都不同意我回家种地,认为说出去没有面子,但是家中有老有少,出门在外不能给予照顾,心里很是不舒服。”当看到种棚的乡亲们都富了起来,刘松松终于做出了决定。
  刘松松了解到,我县精准扶贫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党委、政府可帮助符合条件的村民办理金融扶贫贷款。刘松松毫不犹豫的贷款50万元,新上4个150米高标准大棚,仅2017年一年收益就高达30万元。
  “我把搞大棚真正当成事业来做,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知所措,后来在镇蔬菜站及乡亲们的指导帮助下,逐步掌握了大棚种植及管理的经验技巧,我一点也不后悔回家种棚这个决定。”刘松松说。
  刘松松在搞好自家大棚种植的同时,还帮助其他回乡种植蔬菜大棚的年轻人,介绍自己的种植经验。如今,在王杲铺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农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大学生回乡当农民
  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是不少人理想的“逐梦”道路。但坊子乡西任铺村的任万勇,在都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后者。
  2005年,任万勇毕业于中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那时候这个专业比较热门,在南方找工作很好找。一毕业,他就在昆山富士康公司做技术和售后等工作,一干就是6年,工作稳定,待遇也一直不错。
  就在家人为他能在城里扎根感到高兴时,任万勇却辞去工作,回乡创业。 “你一个大学生,好不容易考出去了,现在又要回到农村当农民,你说图个啥? ”回乡种地,不但家人不理解,村里人也在背后指指点点。
  而对于任万勇来说,回乡创业不是头脑一热。 2011年底,任万勇看到日益苍老的父母,他下定决心回到了家乡。 “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吃苦,在哪里都能闯出一片天地,为家人遮风挡雨,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任万勇说。
  任万勇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他选择了种植蔬菜大棚。一开始,他不懂种棚技术,就跟着别人学,上网查资料、看书学习,他白天在大棚里干活,晚上就学习技术。经过几年的时间,他就从一个种棚 “小白”变成了种棚能手,还免费当起了群众的技术员。
  任万勇有知识、有文化,他利用科学技术种棚,怎么管理,什么时期用什么肥料,他都门儿清!他种的蔬菜总是比别人种的产量高、结果期长,价格好的时候,一天就比别人多卖好几百元钱,一年下来比别人多卖5、6万,最好的时候,他两个棚一年挣了16万,引得其他种棚户都像他请教。
  除了种棚外,任万勇还建了一个8亩多的鱼塘,养鱼、养藕,一年也能收入5、6万。如今,任万勇的事业小有成就,还当选了坊子乡政协委员。
  他常说:“我庆幸自己回到家乡,自己创业、虽然操心多,但是时间自由,能够照顾父母、兼顾家庭,事业和家庭两不误。 ”
打工仔变种梨大户
  提起张华镇的秋霜梨,就不得不提大崔村,而提起大崔村的秋霜梨,就不能不提一个人---崔书涛。
  几年前,崔书涛从外打工时看见别人通过种梨发家致富的例子,心里就开始盘算上了种梨这一路子。2014年,崔书涛因在外务工艰难,不得不回到家乡。在镇、村领导的帮助下,他考察走访了周边县市,了解了市场行情后,就决定走上种秋霜梨这条致富路。
  最初,崔书涛以每棵 10元的价格采购了1万余棵树苗,种植了 6亩秋霜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他买书自学技术、外出学习经验,主动向老种植户学习如何保水,如何提高挂果率。
  经过悉心照料,2017年,秋霜梨进入丰产期,亩产达到8000多斤,产品通过传统销售模式结合连锁店、电商、媒体等渠道,在春节前全部销售一空,去除成本,每亩纯利润达8000元。尝到了甜头后,崔书涛乘胜追击,在去年冬季又扩大10亩种植面积。
  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崔书涛还帮助周围的群众共同发展种梨技术。去年,镇政府组织多个村党支部到崔书涛的林地参观学习,改变传统的种林单一模式,成立了林业股份合作社,在种秋霜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林果经济,种植林菜间作区,上边种秋霜梨,下边种蔬菜,努力实现林业效益最大化。
  截止目前,张华镇已创办林业土地股份合作社3个,落实秋霜梨种植208亩,苹果种植100余亩,杜仲种植230亩,林带更新补植1000亩,村内四旁、坑塘、拆违植绿、边角经济种植经济林等3600棵。
  记者 许敏 通讯员 郑致民 高敏 王慧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三个新时代农民的故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