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了梦想,不仅需要坚如磐石的意志,还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
9年前,她来到远离县城的一所简陋的乡村小学,面对着孩子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她选择留下、坚守,陪着孩子们走完梦想之旅。
在乡村教育园地里,她不是过客,而是一朵绽放的鲜花,坚守在那里,引导着一批批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殿堂。
她就是2017年德州市最美教师、王庙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洪光磊。
梦想与现实 2008年9月,洪光磊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通过全县教师招考,被分配到王庙镇中心小学,当时22岁的她怀揣着自己的教师梦想,想象着自己也能像爷爷和爸爸一样,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心中满是激动。
然而到了工作单位,一切却让她傻了眼。房屋多数是平房,教学和住宿条件非常简陋,教学没有多媒体设备,一盒粉笔,一张黑板,三尺讲台,一堂课下来常常是口干舌燥。住宿条件更是艰苦,下雨天房屋会漏雨,墙皮会哗哗往下掉。
这样的条件,洪光磊想过放弃,争取来年考到县城里条件好的学校,她不想待在 “穷乡僻壤”里受罪。但当她看见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洪光磊的心软了,她要用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学校离县城大概三十多里路,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每天早晨五点多起床,骑电动车来到学校,是洪光磊那些年的必修课。几年间,她走 过 了6300多个小时,上万公里的路程。九年间,她送走了600多名毕业生,看着他们走向更高的知识殿堂。
洪光磊已经记不清车子在路上坏过多少次,车带扎过多少回;这些年,洪光磊目睹了很多年轻的教师,来了,又走;他们都成为这所乡村小学的过客,甚至没有给这所学校留下印迹,给孩子们留下印象。
“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有的人只看到这里的偏远与辛苦,离开了,成为学校的 ‘过客’,有的人却看到这个岗位的价值和事业,成为这所学校的 ‘骄傲’,王庙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冬说。
老师与妈妈 她教过的一个毕业班里,有个男生,父亲智障,母亲改嫁,只能与放羊的爷爷相依为命,因为缺少家庭的教育,他不写作业,爱打架,这些都是常有的事。
洪光磊心疼这个可怜的孩子,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尽最大努力去帮他改正。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县一所初中的重点班。那个孩子放假经常来看望洪光磊: “洪老师就是我的妈妈,是她鼓励我坚持到现在,激励我学习进步。”
“在乡村小学,有很多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她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关爱。”洪光磊老师说。洪光磊曾教过一个留守女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性格孤僻的她不爱和别人打交道,上体育课时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看着她孤单的身影,洪光磊就觉得心痛。
“老师,我两年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我想他们。”这是孩子给洪光磊说过的一句话。身为人母的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下课时,洪光磊会把她叫到办公室,询问一下上节课的收获情况;课外活动,把她叫到宿舍,跟她分享一些小零食;假期,还会送给她一些课外书。
孩子开始慢慢接受了洪老师,性格也开朗了,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她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我不想毕业,因为我舍不得洪老师,她就像我的妈妈,是她改变了我……”看了孩子的心声,洪光磊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小家与大家 在学校,洪光磊对教学从不敢放松、而是精益求精。为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她会设计出具有个性又符合学情的教案,有时为了设计出一节满意的优质课,常常会连续几天吃住在学校。
设计作业时,她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成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既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九年来,她所带的毕业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先后有一百多名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同事们说洪光磊像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她只想说,这是良心。 “农村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他们有自己的梦想,也想让自己飞得更高,作为乡村教师,要教会学生坚持梦想,追求梦想”。
编织孩子的梦想,就意味着放弃自已的 “梦想”——陪陪自已的孩子,照顾自已的父母。这些年,洪光磊放弃了照顾父母的时间,舍弃了陪伴孩子的时间,甚至在孩子动手术期间她都没能陪在孩子身边。
看着手机视频里的孩子,双眼蒙着纱布,渗出斑斑血迹,坚强的洪光磊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天下有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她多想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身边,可是,她不能。因为乡村小学的教师数量有限,她不能去,去了,班里的几十个孩子谁来管?
为大家,舍小家,不是因为她多么高尚。坚守在这所偏僻的乡村小学,不是因为她不想去条件好的学校,只是,每个人的梦想不同,实现梦想的方式不一样。洪光磊能够留下坚守下来,不是为自已的梦想,而是在圆孩子们的梦想。
九年来,洪光磊先后获得了 “平原县最美教师”、 “平原县优秀教师”、“德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她撰写的论文 《扎根乡土 奉献青春》荣获国家级论文比赛二等奖。 2015年10月,洪光磊被选入德州市委宣传部宣讲团,在各县市做事迹报告,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2017年,她当选县人大代表。
□记者 张小宁 特约通讯员 朱方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