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沿线既是列车的途径之地,也是乘客 “睁眼看世界”的窗口。“一走一过”式的掠影,留下的是他们对一个陌生城市的第一印象。
今年,我县坚持把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建设“绿色平原”的重大工程,围绕 “拆、整、清、遮、管、绿”六位一体,彻底消除了铁路沿线环境“脏乱差”现象,打造出了一条“高颜值”的铁路沿途风景线。
在全县“七一大会”上,县委书记王洪霞提到了这样一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 “实干家”:“县执法局副局长郑洪军同志,在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放弃节假日,吃住在工地,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有时一盯就是20多天。”
万事开头难,他解开“盘根错节”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要走好这万里长征第一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郑洪军来说,面对的第一道坎就是如何在保证铁路“安全动脉”的情况下,扮靓铁路的风景线。
“途径我县境内的铁路总长54公里,包括京沪铁路、京沪高铁、石济高铁、德大铁路四段,沿线还涉及7个乡镇,近20个村庄。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铁路沿线地下埋有很多电缆、线路,咱都不敢动,也不能轻易的施工,如何与铁路部门做好协调,着实让人费了不少劲。”回想起工作开展之初,困难和问题远远超出了郑洪军的预料。
原来,铁路总局属于垂直管理单位,下设工务段、电务段、通讯段、供电段、机务段等各种工段,每个工段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当郑洪军与各个工段打过一圈电话后,各种问题就全部出现了。
“为了保证铁路运行安全,电缆桩不能动,警示牌不能动,不能垫高土,不能使用重工机械……各种阻力接踵而至。”遇到这些问题,工作如何推动?郑洪军的压力前所未有。
“问题还需要解决,我就不能放弃,其他地方能实现的在平原一定也可以。”郑洪军没有放弃,他带上我县高定位、高标准的规划图和设计图,一遍又一遍的与各工段沟通、协商。那段时间,对于郑洪军来说,每天不是在查阅专业资料,就是在打电话联系铁路部门的专业人员。
“我反复给他们讲县委、县政府计划投资7000多万元,打造高标准的风景长廊,让他们看到我们的信心和诚意。有时半夜想起一个问题,电话就打过去了,我也没顾虑到人家是不是在休息”。终于,郑洪军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打动了铁路部门,他们指派专人与我县对接并在我县召开协调会,研究治理细节,落实解决方案。
“在县级层面召开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协调会,在全省范围内,平原县是首例。县委、县政府投资力度这么大,工作人员这么敬业,我们看到了平原的诚意,相信平原县这项工作肯定能够出色完成,我们铁路部门必须给予无条件的配合和支持。”在协调会上,铁路部门负责人说道。
就这样,这项在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在先后召开3次协调会议,4次安全施工培训会议后开始动工了。
当好“大总管”,他理清“千头万绪” “说起来也够十多年了吧,原来这片铁路两侧不仅分散堆码着一些杂物,还暴露着生活垃圾、枯树杂草,有的地方荒草都长了一米多高! ”住在铁路附近的居民张国岭说,“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漫天飞,我们住在附近的都绕路走。现在你看,全清理了,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看起来多舒服啊! ”
综合治理工作中,重点治理的京沪铁路沿线工程,因为原貌地势盐碱涝洼,环境脏乱差,成为一条垃圾带。要想彻底消除这块“疮疤”,就需要各个单位协调配合形成战斗力。而郑洪军的工作就是负责统筹协调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宜。
下面千条线,上面一根针。面对着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郑洪军没有慌了阵脚。他建立了铁路沿线治理工作微信群,及时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落实工作开展情况。
“在集中调运土方的那20几天里,整个路段动用调土、整平机械480余台,当时场面可以讲是车水马龙、车轮滚滚,昼夜突击,歇人不歇机”,郑洪军说。为保障调土车辆安全顺畅运输,郑洪军及时联系协调公路局临时开放8个路口,方便车辆运输,加快工程进度,为工作顺利开展做好一切保障。
当时,附近种植小麦和蔬菜大棚的老百姓反映,担心车辆运输时会有扬尘对周边农作物造成影响,减少产量,郑洪军了解到情况后,及时联系农业局、蔬菜局,亲自带着专家到现场一一向种植户解释不会造成影响的原因。
“我们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要求,所有渣土车一律低速、全覆盖上路,并协调了5部洒水车对渣土车途径道路、施工现场巡回高频率洒水降尘,还安排了各路段保洁员全天候执勤,一经发现散落垃圾或散土立即清理。 ”郑洪军说道。
那段时间,在铁路沿线治理工作微信群中,郑洪军说的最多的就是“所有运输车辆注意安全”,“所有施工的渣土车必须全部覆盖,用挡板、纱布盖严,防止撒漏造成扬尘污染”。
盯守在一线,他坚持“夜以继日” 每天,天刚蒙蒙亮,郑洪军就来到了铁路沿线。“这一天,13个乡镇的施工路段我都要转过一遍来,时间非常紧,如果不早早地来,很多工作没法开展”。郑洪军说。
原来,我县成立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实行联合、集中办公,每天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检查工作完成的进度,及时协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郑洪军每天早早的转完路段,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将存在的问题汇总起来,在工作例会上进行统筹协调,一一解决,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
那段时间里,不论刮风下雨,郑洪军都盯靠在现场,协调运土,协调苗木栽植。随着铁路沿线54公里长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结束日期日益临近,郑洪军与众多施工人员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地抢工期,争取尽早扮靓好这风景线。
一颗颗汗水在郑洪军沾满灰尘的脸上流出一道道沟壑;累了,就在路边席地小憩;饿了,可能就是一包方便面解决问题……
“那段时间,他整天吃住在工地,早上5点多就走了,到了晚上11点还没回来,有时连着四五天也见不到人,根本没有休息日,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我也是老发牢骚,但也没办法,谁让他就干这工作呢,看他那么累,我也只能多理解他了”,说起郑洪军的劳累,他妻子心疼地说。
7月15日,见到郑洪军时,他正在与苗木公司工作人员落实后期绿化效果的维护工作,“虽然咱现在的风景线已打造好,但后期的管理工作要紧跟上,一刻也不能防松”。
如今,京沪铁路线上不时有列车呼啸而过。紧挨铁路西侧一片曾堆满垃圾,杂草丛生的空地上,已栽满龙柏、花石榴、红叶李、海棠等40多种12万株花卉植被,沿线是连绵不绝的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树木、青草点缀着,54公里的铁路沿线已经被打造成一条令人心旷神怡的亮丽风景线。
虽然整治工作已完成,但郑洪军还是习惯每天到铁路沿线转转,遇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看着这片美丽的风景,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怕长不好,上这来转转把问题解决了,我也就放心了!”郑洪军说。
□记者 许敏 特约通讯员 孙丽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