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展示于文波老人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
于文波成我县首例遗体无偿捐献者。眼角膜经检验合格后,将会立即移植给需要的患者;遗体将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教学使用。“为国家、为社会最后做一次贡献,也把光明留给他人,帮我看世界”是于文波的遗愿。
本报讯 “本人自愿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国家,用于救治患者或进行教育、科研等工作。我愿意最后为国家,为人类做一次贡献”。这是于文波老先生在2013年8月15日写下的遗体捐献声明。
今年3月30日下午13时,于文波老人因病去世。没有葬礼,没有挽联,在县人民医院的太平间里举行了于文波老人的遗体告别,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正如老人生前想的一样,最终他去的不是墓地,而是上了一辆救护车,被拉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他的遗体将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教学使用。于文波老人成为我县第一位遗体捐献者。
于文波老人原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0年前定居平原。他平时乐于助人,性格开朗。2013年,老人在看新闻中了解到, 由于缺少器官来源,近3万名可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的盲人中,每年接受移植者不到1200人。而捐献一副眼角膜,至少可使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对于医学院的学生,他们渴望从实践中学到知识,供体的极其缺乏让学生们的医学研究受到了阻碍。他向家人表达了自己志愿无偿捐献遗体以回报社会的心愿。
老人生前身体一直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逐渐变差,今年2月份,老人心脏病突发,被送往医院治疗,在病床上,老人还没有忘记申请遗体捐献的事情,他怕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心愿。今年2月14日,于文波老人委托儿子于占海来到县红十字会办公室申请捐献遗体,让儿子作为执行人,并在捐献承诺书上签字。
于文波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3月30日下午13时,老人因病去世,遵照他生前的遗愿,家人及时与县红十字会联系,在市红十字会的协调下,齐鲁医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县人民医院接受捐献。据齐鲁医院李岚主任介绍,于文波无偿捐献出的眼角膜经检测合格后,将会立即移植给需要的患者;遗体将用于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教学使用。
于文波老人将自己的遗体无私捐献给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其高尚情操值得全社会褒扬。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生命画上了最完美的句号,彰显了生命的意义。
(杨海燕 雷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