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平原:打造区域特色“循环经济蓝”
做“加法”循环链上去污 做“减法”监管线上减污
作者:吴艳云
  本报讯(实习记者 吴艳云)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们对我国大气污染情况的热议,引起了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极度关注。但让人欣喜的是,平原县去年的环境保护工作成绩可圈可点。去年德州市第四季度空气质量考核中,我县夺得全市第三名。
  “面对当前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及时编制了《平原县蓝天行动计划》,经过改善取得了初步成效。”县环保局负责人介绍说。
  监测数据及分析显示,目前影响我县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业污染和面源生活污染等四个方面。据《蓝天行动计划》,我县2013-2015年 “环保路线图”是:以燃煤工业污染治理为主,以调结构、转方式为根本保证,兼顾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治理。
  工业污染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头。近年来,我县把工业环保治理纳入循环经济框架,做好“加减法”,一是做减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严格环境准入,深化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等;二是做加法,培育十大循环经济产业,从源头上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做减法,我县引导企业主动调整原料结构、能源结构和产品结构,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工业领域新增污染物排放;提高企业准入的环境门槛,坚决把落后产能、环保低质的项目拒之门外。县里还加强对石化、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的管控,有计划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有毒废气污染物排放。
  做加法,我县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模式,取代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模式,形成了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力争实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2014年,全县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占全县GDP比重达到45%。
  建设扬尘、汽车尾气当前成为各地防治大气污染的新战场,随着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招商项目的落地,平原处处掀起建设热潮,如何治理施工场地扬尘成为新课题。近年来,我县严守施工现场围挡率、进出道路硬化率、工地渣土物料篷盖率、场地洒水清扫保洁率、渣土物料密闭运输率、出入车辆清洗率“六个100%”。力争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降尘强度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5%以上。
  随着我县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动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机动车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我县推进机动车燃油品质升级,加快车用燃油低硫化;加强车辆环保管理,加速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2014年,共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271辆。
  治理是手段,保护才是根本。近年来,我县逐步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在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提高绿化、园林和景观建设的生态功能。加快国土绿化和受损生态环境修复,力争到2015年底,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34%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0%、35%。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平原:打造区域特色“循环经济蓝”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时政】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