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天刚蒙蒙亮,龙门街道办事处友谊社区炉坊村的公路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手执扫帚缓缓清扫公路,一阵利落又有节奏的声音每天都会在这时准时响起,他就是被村民们称作 “乡村美容师”的环卫工人孙宝贵。一件黄色的马甲、一辆垃圾车、一把铁锨、一把扫帚,远远看去,孙宝贵的身影格外显眼。
孙宝贵今年71岁,2014年办事处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村里组建保洁员队伍时,孙宝贵经过群众投票,当选成为炉坊村的一名专职清洁工,每天负责整个炉坊村的保洁任务。
“既然当上了保洁员,就要认真干好这份工作,不能辜负乡亲们。”这是孙宝贵对自己的告诫。村民们多年形成的陋习,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烟头、乱倒垃圾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时有发生。另外,建筑废料、生活污水到处乱扔、乱倒,公路、空地垃圾成堆……第一天上任的孙宝贵便从垃圾箱周围的垃圾清运做起,向一个个脏乱差的死角发起了攻坚战,给村庄来了一个彻底大变样。
炉坊村有前后2条主干道,9条南北向长约500米的胡同,垃圾箱7个。孙宝贵每天往返于这十几条胡同之间,用铁锹把扫到一起的垃圾装到垃圾车送到临近的垃圾箱内,然后再把7个垃圾箱里的垃圾运送到大西头的垃圾中转站,一天的活才算真正完成。虽说办事处规定保洁员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但是孙宝贵却完全没有了时间上的概念,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六个小时之上。
每天凌晨五点多,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时,孙宝贵已经准备好扫帚等清扫工具,推着垃圾车,提前来到炉坊村的主干道上,借着微光开始打扫,先将街道清扫一遍,把垃圾统一放在垃圾箱内,等到垃圾清运车把箱内的垃圾运走,他再把垃圾箱周围打扫一遍,即使是隐藏在路边花坛内的垃圾他也总是一一拣出。
每到过年过节,村里的垃圾总会比平时多两倍,孙宝贵每天天不亮便起床,一直打扫到太阳西下,中午的午饭还是家里人热了两三回硬叫回去才吃的。这一天的时间算下来总共有9个小时以上。 “俺就不信这个邪,你一天不打扫垃圾还堆满不成!”家里人心疼他,劝他在家里歇歇,可孙宝贵却说: “过年过节,亲戚朋友串门的多,再赶上放鞭炮,各家各户门前纸屑满地,我怎么着也得清理一遍,要不然这心里堵得慌。”
据老孙介绍,他每天都要逛卫生死角,看哪里垃圾多,清扫不彻底,每发现一处清理一处。一开始前街有的户家有垃圾箱不倒,非要倒到新修好的炉坊沟里,从那以后俺就每天早起去那里盯着,去沟里掏垃圾。一来二去,他们也觉得过意不去,就改正了这个坏毛病。
一开始,不少人对老人工作的这份“较真”不以为然,但久而久之,孙宝贵用他身体力行的宣传,使村里人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在他的带动下,村内乱丢垃圾的现象逐渐减少,比卫生、比整洁成为村里的一项新风尚。现在走在炉坊村大街,干净整洁的路面让人耳目一新。
“以前顺手扔垃圾是常事,现在到处这么干净,俺哪好意思乱丢乱扔啊。”“人家这么辛苦的打扫卫生,俺要是再随地扔垃圾就太不对了。” “有了孙保洁员,俺们村的环境好多了,空气质量也好了,这比在城里还舒坦呢。”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村里的环境好了,到处干干净净,大街小巷再也看不到纸屑垃圾漫天飞舞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也逐渐提高。村民们整理好自己的房前屋后的同时,也把院落、房屋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如今每逢周六、周日,常看见有大人、孩子们加入孙宝贵的保洁员队伍,处处洋溢着温馨与和谐。
“俺当上了保洁员,亲眼见证了村里环境的大变样,现在俺们村个个讲文明、处处展新貌,俺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坦哩。”孙宝贵爽朗的笑声在乡村里每个人的心头回荡。
记者 王斐 通讯员 张明智 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