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暖,百姓喜忙年。六九第五天,阳光明媚,暖意融融。按常理说,正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论一年的收获、畅想明年新生活的时候。可是王杲铺镇的村村落落、大街小巷里却是锣鼓喧天,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身着五彩服装,聚在一起扭秧歌、唱戏曲、跳广场舞……这些村民们既是观众,更是舞台上的主角。
“咚咚咚,咚咚咚……”杨诗庄村的王月祥老汉大鼓一敲,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向文化大院赶来,笔者也寻着愈来愈响的锣鼓声到了现场。 “今天咱们村正式挑选参加春晚的节目,大家把看家本领亮出来吧!”村民们都聚齐了,作为村里 “春晚”组织者之一的孙学武见到大家个个摩拳擦掌,很是高兴。
根据事先登记的预选节目单,广场舞 《中国美》第一个出场。伴随优美动听的旋律,只见26位农家女统一红色服装步入台中央,鲜红的绸扇拼成了“中国美”三个大字,刚一亮相便获得满场喝彩。
“好看的节目太多了,去掉哪个都舍不得!”“草根”导演孙学武说出了自己的 “烦恼”。早在20多天前,他便和本村的王月祥、孙学戌张罗着办春节联欢会的事儿。
孙学武今年70岁,他常说甭看俺叫 “学武”,其实喜爱文艺。老孙有着独特的表演天赋,乡亲们叫他 “活济公”,扮演 “济公”是他的拿手戏, “人老心不老,心老病来找,唱歌又跳舞,烦恼全没了……”即使不穿服装,他摇晃着身子唱上几句,准会逗得众人哈哈大笑。16岁时,他表演话剧 《五块大洋》中的 “地主”,由于演得惟妙惟肖,同乡的伙伴错把他当成真地主,他因此经常挨骂,几次还挨了打。不久,他跟着当地一位有名的艺人学打板鼓,从此与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独乐乐不如
众乐乐。自2000
年开始,孙学武
便联络村里的几
位老伙计办起了
春晚,并且一直
坚 持 到 现 在 。“办一次联欢会就像扒一层皮。”老孙笑着说, “累点不算啥,只要大伙高兴就行。”办了十几届春晚,最“难”的事就是确定节目。2000年刚开始办时,总是求着别人演,因为那时节目单调,除去扭秧歌、踩高跷,就是敲锣鼓,没啥新节目,大伙看了直摇头,都说年年看 “老三样”。后来,新上了歌曲、相声、小品、广场舞等内容,每年都有新亮点,人人争着抢着表演,老人、小孩、本村的、外村的,新节目要上,传统曲目也要上。时间有限,不让谁演都不高兴,这又成了难事。在节目把关上, “导演组”的三个人意见很统一,那就是保证质量。他们一合计,学着中央电视台的做法,将节目分成歌舞组、语言组、器乐组、秧歌组、少儿组五组,逐个审查节目,优胜劣汰,就是要办出农民自己的特色来。
为了能顺利地通过 “审查”,大家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请名家指导,有的上网看视频,有的成立了歌伴舞组合……“俺们年年上台,原来表演地秧歌、鼓子秧歌,去年是腰鼓,今年跳交谊舞。”67岁的老年舞蹈队领队刘瑞爱高兴地说,“快住楼了,咱们的文化品位也得提高,这叫那个啥,与时俱进!”
“这些节目是俺们自编自演的,全是村里发生的新鲜事。”王凤路高兴地说。作为村里的养鸡大户,在带头致富的同时,登台表演节目也不甘落后。“平日里没啥时间,忙了一年了,该乐和乐和了。”他说。
除了审查节目外,孙学武他们还精心做好演出前的各项准备,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他得意地说:“俺们的春节联欢会,有布景、舞台、服装、道具、主持人、音响等,和电视上的春晚比,一样儿也不少!”近年来,镇上拨出专项资金,整修了各村的文化大院,村里为村民们配全了音响设备、服装道具、锣鼓乐器,还有专人日夜值班,做好供电、人员、桌椅等后勤服务工作。
经过激烈的比拼,魔术 《撕纸还原》、小品 《回娘家》、单口相声 《俺要演一辈子》等26个节目获得通过。 “这二十多个节目,还要一遍遍地改,七十多名演员,要一个个地教,除夕那天准会给大家献上一场完美的演出!”孙学武信心满满地说。
董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