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镇中心小学邹爱利
前几天,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总能够看到有些小孩
子穿着轮滑鞋,穿梭在正在晾晒的麦子中间,时而还有抱
怨的声音——大概是妨碍了他们玩耍吧。看着他们,我仿佛
穿越回了我童年的麦收季节。
那时,农业机械化还没到今天如此先进的地步。依稀记得,好
像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人工割麦吧!要经过很复杂的过程,才能真正的
把麦子收到自家的粮仓里,好像那时候还有两个星期的麦假呢!过了几年就不用人工收割了,有了小型的收割机,但是仍然要在场院里忙忙碌碌。那时候因为还小,并不能真正的帮大人干活,只是跑跑腿,回家拿水,有时候也去别人的场院里借个木杈啊,木锨什么的,就算是在麦收中尽力了。
麦收的时候,总是特别得热。中午的大太阳就在头顶上。可是一定要在
最热的中午跑到场院里翻麦子。小孩子本是不用跟着的,可是因为这个时候会
有卖冰棍的,小孩子们就愿意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宁肯被说“碍事”也要缀着大
人,被太阳晒得脸红红的,满头大汗也不回家。远远的就听到一声:“冰棍喽!卖冰
棍!”孩子们就乐得蹦高,然后给大人要钱买冰棍吃。大人们总是爱怜地斥责,却又
总是从兜里掏出钱来让去买来吃。不记得是一毛钱还是五分钱,总之,便宜得很。现
在的孩子们大概是不屑于吃这个的,但在那时的我们确是非常美好的。现在想想,嘴
巴里仍然有冰棍的味道,还混杂着麦子的清香。那时,从开始收麦子到真的把麦子装进
粮囤里好像需要很久——现在想来,得有半个来月吧!
用拖拉机带个石磙轧麦子是收麦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小孩子却把这个当成玩乐的
一部分,在场院边上追着石磙跑,这时候也总是要挨骂的,因为大人们怕拉石磙的铁链
突然松了就麻烦了,我们却乐此不疲。麦子不是轧一遍就可以的。要轧好几次才能做到
颗粒归仓。
等到把最干净的麦子都晾晒好了,大人们的心就放了一半了。但是把麦子拉回家入粮仓之前,是一定要在院子里放杆秤或者是用固定的桶来装麦子的——这样才能确切的知道收了多少麦子。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加加减减,又乘又除的,算一下一亩地收了多少。收成好的时候脸上就乐开了花,收成不好的时候小孩子就要老老实实的待几天了——怕是要被当了出气筒哦!要是看到大人们高兴,往往第二天就可以到大街上挑西瓜吃了——那时候总是有人在麦收的时候拉好多西瓜到村里,不是卖瓜,而是用麦子换。因为刚刚把麦子收回来,这时候换西瓜是要排队的。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好像人家西瓜不要钱一样,每家都会换好多西瓜,想来大概是对一年辛苦劳作的犒劳吧!
等收完了麦子,大人们就会把麦秸打成垛,然后会把麦秸垛上面用泥巴糊起来。有了麦秸垛,我们小孩子就有游戏的道具。小伙伴们会对着麦秸垛倒立、翻跟头,也不怕摔倒,而我却没有这样的技能。时至今日,仍然有儿时的玩伴笑我,说我笨得不得了。我们也会把轧麦的场院当成学骑自行车极佳的场所——因为大 ,因为平,偌大的空地上,到处都有我们欢乐的笑声。
因为那时麦收的时间长,我们虽然是小孩子,却也和大人们一起经历着快乐。不过,大人们的快乐是收获,我们的快乐就五花八门了。
现在,家里已经很多年没有种地,也没有麦子可收,女儿的年龄也早已超过了我当初的年岁。跟她讲我儿时有关收麦的故事,她的眼神真的像在听故事——一个好像并不真实的故事。我知道,随着农业
现代化的发展,麦收的时间越来越短:早晨麦子还
在地里站着,晚上就已经入粮仓了,甚至已经送到粮站卖掉了。晚上一家人在灯下不再写写算算,而是像平时
一样,看电视,看电影,丝毫没有麦收的劳累和辛苦。
“啊……”一个穿轮滑鞋的孩子突然摔倒,把我拉回到现实。我摇摇头,让自己不要再去想这些事情,但是,
真的好怀念儿时的麦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