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县扶贫“种子”结出“增收果”
农业扶贫项目涉及8个村庄,4万农民直接受益
作者:王斐
  本报讯 (记者 王斐 通讯员 郝淑静 孔令静)近日,三唐乡芦庄村贫困户杨光顺喜上眉梢,依靠政府的扶贫项目搞特色蔬菜大棚种植,今年的收入达到了4万元。
  杨光顺一家6口人,2012年借助扶贫项目建了一个长110米、宽12米的大棚,前茬种早春西瓜,行间间作豆角,现在这一茬种泡椒。“我这个大棚西瓜收入1万元,豆角收入5000元,这茬泡椒也有3万冒头了吧,除去投本的5000元,能净赚4万多呢,算得上当年脱贫了”。杨光顺高兴地说。
  我县是“十二五”期间省级重点扶贫项目县之一,按照每个帮包村3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安排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通过种植、养殖和互助资金扶贫社建设实施。县扶贫办根据帮包村的实际情况,经过“第一书记”的努力,争取专家意见和群众意愿,最终确定了蔬菜大棚、酿酒葡萄种植、小麦良种繁育、山羊养殖四个重点产业项目和互助资金项目。该项目在三唐乡和腰站镇实施,共涉及张言、芦庄、锅培口、小芝坊等8个村庄,项目总投资365.23万元,贫困人口受益率90%以上。
  在三唐乡芦庄村,像杨光顺这样的贫困户有26户,2012年县扶贫办经过专家论证决定该村实施早春西瓜蔬菜大棚建设扶贫项目。县扶贫办利用省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修建了26个蔬菜大棚,并聘请了蔬菜技术员给予技术指导,实行统一管理,以村为单位建立蔬菜种植合作社,考察、引进适宜当地的瓜菜品种,实行无公害瓜菜生产。县扶贫办积极联系销路,完善产销链条,使扶贫项目落地生根。目前,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多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脱贫目标。今年,在扶贫项目的实施带动下,该村又有10多户农户自发修建蔬菜大棚,从事蔬菜生产,使脱贫项目变成了致富项目。
  打造“一村一品”农村特色产业,是我县农业扶贫的一大特色。我县积极引导扶持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高效农业,把扶贫工作的“输血”功能转化为“造血功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县扶贫办充分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以贫困农民增收致富为主线,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为突破口,注重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增收效益,寻求产业的规模效应,因地制宜,对农业扶贫项目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县扶贫办和业务部门相互配合,加强扶贫项目的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把项目质量、数量和进度三个关口;财政部门全程跟踪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按照报账制的要求,根据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批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让困难群众持续增收。三唐乡张言村的70亩酿酒葡萄种植项目预计到2015年每亩收益2万元;袁家寨村的1700亩小麦良种繁育项目,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冯庄、曲庄和于圈的山羊养殖项目,目前存栏量1800多头,一头羊每年预计收入1500元。锅培口、小芝坊和冯庄的互助资金项目,已开展了小额借贷业务,为贫困户发展家庭产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今年,三唐乡刘富寨、付庄和腰站镇王双堂、后槐、南街5个村庄实施了小麦良种繁育和互助资金项目,目前,5个村的良种繁育项目已严格按进度完成,互助资金项目注册、验资、开户等手续已完成。据测算,项目正式运营后,农民年收入将增加1500多万元,可带动3500个农户,1.2万人脱贫致富。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县扶贫“种子”结出“增收果”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