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我县共流转土地面积27.0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23%,涉及农户4.06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比例接近40%。
龙门:因地制宜加快土地流转
今年年初以来,龙门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加快土地流转工作。截至目前,全办事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8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
村集体通过 “合作社+农户”的租赁合作模式,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经营。目前,在农村社区共流转土地3100亩,注册了 “栋梁绿化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水坑王经济林合作社”, “三生种植合作社”、 “鑫龙种植合作社”、 “诚信种植合作社”等。
按照 “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集中”的总要求,办事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 “军仓名邸小区”。 目前,已有三个村庄实现整体回迁和拆迁,共腾空土地374.9亩,在进行招标的形式下,社区与竞标的种粮大户签订了374.9亩土地的承包合同,村集体可增加收入30余万元。
王凤楼:土地流转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位于该镇东部沙河社区的杨庄村,成为王凤楼土地流转的典型代表。该村民小组拥有耕地605亩,因地处沙河故道,大部分耕地属涝洼、盐碱地,土地收益低下,亩均收入不足千元。去年,该村将有流转条件的土地流转起来,承包给县林业局搞苗木开发,从而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杨庄村一大半的土地实现了流转,依托绿友苗木基地,先后成立绿友、文博、平华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杨庄、小吴过500亩林业产业园区2个,王排、田庄过300亩林业产业园区2个。与此同时,该镇建成过百亩高标准苗木基地5个,发展竹柳特色种植面积超千亩。
目前,该镇已累计流转土地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流转后的土地亩均增收达500元,种植、加工、民营等10多个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张华:土地流转搭建惠民致富桥
今年以来,张华镇把土地流转作为培植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中心社区借助毗邻相家河水库,成功流转土地千余亩,引进了云峰生态园等现代农业观光项目。社区中心村引进畜牧龙头企业六和集团,发展了六处百亩合同鸭养殖小区;对于部分因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的空心村和边远村庄,张华镇将土地集中流转给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了以大崔、北赵为中心的千亩芹菜种植基地,以盆吴为中心的300亩良种繁育基地;对于部分盐碱涝洼地,形成了相庄300亩果木、莲藕基地,郑官500亩莲藕鱼鸭循环经济养殖,王明村300亩反季节葡萄种植基地。截至目前,该镇已流转土地4150余亩,新增专业合作社5家,新建扩建种养园区16处。
腰站:土地流转让农民吃 “双饷”
近年来,腰站镇通过多种方式,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了种植大户和经营能手手中,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宽了增收渠道,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一万余元,农民身份由 “农”向 “工”转化速度不断加快, “一家一户一块田”的传统耕种模式正逐渐被 “大户大田大农庄”所替代,涌现出一批像后槐村的千亩小麦育种基地、南街村700亩田园家庭农场等种植养殖大户,并逐渐形成了以孔庄村为中心的500亩金豆子种植基地、以梁庄村为中心的700亩金点子种植基地、北堤村、马庄村的众鑫蔬菜种植基地等。曾经把土地当成自家 “命根子”的腰站镇农民,如今将手中的土地流转租赁,在家门口打工当 “工人”,既享受 “双饷”待遇,又照顾了家庭,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张静 张大伟 杨晓松 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