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莲藕池套养泥鳅 高效农业促增收
王庙镇300亩盐碱地变“聚宝盆”
  本报讯 9月13日,笔者在王庙镇源通莲藕种植合作社采访时正赶上挖掘莲藕。看着一根根形如白玉的莲藕 “上岸”,李运友脸上乐开了花。“我们种藕用的都是生态菌、鸡粪等生态肥,质地白,口味好,周边市区的蔬菜批发商都抢着要。”李运友既是堤下村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源通莲藕种植合作社的成员之一。据他介绍,源通合作社莲藕种植面积已达300亩,亩产藕3000斤,一斤能卖到2—3元,年收入100多万元,收益远远超出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占地300亩的盐碱地里共有30个藕池,该合作社采用莲藕池里养泥鳅的循环农业做法,按照一亩地4500条泥鳅的比例饲养。水上是成片的荷叶、盛开的荷花,水下是成群的泥鳅。泥鳅不用单独喂养,吃的是藕塘里的有机肥、微生物等,还能松弛土壤,促进旱藕的生长;藕叶为泥鳅遮挡阳光,光合作用为泥鳅提供氧气。两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300亩的藕塘里仅泥鳅一项就能增收100多万元。
  “俺们村地势低,几乎年年涝,种庄稼基本年年受灾,每到夏天一下雨就害怕,今年不用担心下雨了,俺的地都变成不怕水淹的藕池了。”说话的是在源通莲藕种植合作社打工的堤下村村民王玉闽。据了解,该村位于王庙镇南端,土地大部分是低洼盐碱地,种植传统农作物效益非常低,再加上近几年雨水多,每逢雨季必然受灾,经常出现“冬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的景象。源通合作社种植莲藕彻底颠覆了“盐碱地里难丰收”局面。
  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走上致富路,王庙镇想方设法调优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根据堤下村实际情况,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2011年11月,在镇党委政府的牵头下,青岛客商投资200万元搞起旱藕养殖项目,并于2012年3月联合村民流转土地300多亩建立起源通莲藕种植合作社,大面积发展莲藕种植,水下养泥鳅,发展起高效生态农业。土地流转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租金收入,每亩地每年500—1000的土地流转金,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留守人员就近在基地务工,日收入达50元左右。
李静 王曼曼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庙镇300亩盐碱地变“聚宝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