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用爱心陪伴患者走过艰难时光
——记县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理团队



  走 进ICU病房,每个护理人员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吸痰、翻身、接体液;一台台监护仪上绿色的生命线实时展示着生命的延续,几台呼吸机有节奏地运转着……
  这就是ICU病房,因为一扇门的距离和出于自我的一种想像,我们对她们的工作充满了陌生,可能还有恐惧。但当走近她们,用心地倾听她们,我们就会被她们对生命的敬畏而打动,为她们热情的奉献所感染,为她们付出的艰辛而震撼!
  “每天做梦都是病人,好几次在梦中惊醒,以为遗忘了什么细节,半夜里赶紧向科里打电话证实。”——ICU护士长李秀英
  呼吸机、监护仪、重症病人。从每一次交班开始,护士们都时刻紧绷着每一根神经,仔细地分辨着从各种监护器械运转中发出的一丝丝异常,仿佛随时都有一场重大战役发生一样。经常是在半夜里,听到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随后便有脑梗塞、呼吸衰竭等重症病人被紧急转到科室里来。如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缺氧,口唇紫绀。护士们要及时准备气管插管、麻醉面罩、加压给氧、准备喉镜,协助医生打开病人口腔,协助医生把气管插管插入病人的气管内,然后是吸痰,连接呼吸机。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丝毫不能有任何生疏、犹豫。
  “作为ICU的护士,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外,更要多一份责任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重症病人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ICU护士长李秀英
  ICU的大多数病人话不能说,字不能写,只有靠护理人员用心与他们交流,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因为这份责任心,她们又成了“发明家”,通过创新将服务做到了病人的心坎里。
  如气管插管的病人,由于气管切开后痰特别多,很容易弄湿插管处的敷料,滋生细菌,不利于伤口愈合。ICU护理团队改良了传统的气管切开换药法,用无菌剪在无菌口罩上剪个口,盖在敷料上面保持敷料的干燥,有效地避免了细菌的侵袭。同样是气管插管病人,因为口腔被气管占据,所以口腔护理非常不方便。护士们积极开动脑筋,将病人放置侧卧位,通过输液器将口腔护理液流入病人口中,用负压吸引器在下方引流,使护理液成功在病人口中流出,避免了呛咳,极大地减少了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团队还自行设计、请人制作了符合病人病情的翻身垫。如神经外科的病人,因头部有手术刀口和引流管,枕枕头会压迫伤口不利于血液循环。护士们设计制作了放于颈部的护理垫,在保持头部高度的同时,保障了伤口部位不受压迫。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发明,体现的是ICU护理团队对病人的责任,保护的是一个个危重的生命。
  “辛苦我们并不怕,但我们更希望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ICU护士长李秀英
  在ICU病房内,护士们无怨无悔地承担着为病人擦身子等工作,病床常常流淌着病人混浊的屎尿。但因为一扇门的距离,许多家属并不理解她们的艰辛。
  面对家属的质疑,她们总是心平气和地做工作:病人现在处于极度危险期,不能感染任何细菌,每一个人进来后我们都要彻底消毒;病人是脑水肿,我们通过口唇、眼角膜观察病情,适时调整脱水剂的应用……
  “病人的每一点好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李秀英说,“有的心梗的病人神智比较清醒,她们看到我们的辛苦后对我们说一句你们真不容易。我觉得比任何奖赏都让人欣慰。”
  因为敬畏生命,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们更加懂得生命相托的责任重大。虽然每天面对不同的重症病人,可能还会遭遇误解,但她们都一样信守着那份对生命的承诺——用爱心陪伴患者走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爱心陪伴患者走过艰难时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