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五旬老人李洪海的电影放映路

李洪海在整理放映器材



  张华镇 郭书华 贺春红
  一辆“轻骑”牌三轮车,一台银幕机,一部数字投影机,两台扩音器,几根绳子,两根杆子,便是他的全部家当,他走遍了全镇46个村角角落,为群众放映210多场次,观众达4万多人次,他就是平原县张华镇侯庄村电影放映员——李洪海。
与电影结缘
  今年58岁的李洪海,1954年出生在平原县张华镇侯庄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酷爱绘画,经常为学校、供销社做一些绘画、素描山水画之类的活,这为以后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奠定了基础。1977,中国电影业开始复苏,那时正是农村电影放映的辉煌时期,平原县也要组建自己的电影放映队,在全县招聘一批有绘画特长和热爱电影事业的人,加入到电影放映队伍中来,于是,李洪海、高希柱、胡有珍3人有幸成了张华人民公社第一批电影放映员,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缘记忆中电影的辉煌时期
由于受当时各种条件限制,电影在农村比较流行,俗称“赤脚放映员”。谈及1977年放映第一部电影《车轮滚滚》时情景,老人还记忆犹新,当时,张华公社电影放映管理站刚刚成立不久,10月的一天,在张华公社大院里上映战斗故事片,《车轮滚滚》,由于交通条件和物质条件有限,所用的是一辆毛驴车,拉着放映设备,那时放映的设备是发电机,但是,那个年代人们对电影的渴求却空前高涨,十里八乡的群众早早来到公社大院等候,有临近的胡庄、前张、北白等村庄,还有腰站公社柳庄村的群众约2000多人,大院里围满了观众,有的在大院外踮着脚尖看,有的脚踩着凳看,还有的临时找来几块砖,垫在脚下看!那场面至今回忆起来,令人感动!
电影编外解说员
李洪海和别的放映员不一样,他把每部电影的感想,融会贯通“消化后”记在自己的心里和本子上,利用放电影的间隙,把自己对影片的感想,介绍给观众们。日久天长,人们高兴地送他个绰号“编外电影解说员”。在蔺庄村演出的反映计划生育尊老敬老的影片《过门三天打公公》是,该村支书蔺庆华激动的说,“老李,这个片放得太好了,对村里的个别人不孝敬老人是个很好的教材,加上你自己声情并茂入情入理的讲解,观众一定受到很大的教育。”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对每部影片的感想,写成日记,再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讲解,如科教片 《浴血雁门关》、《百团大战》、《全城戒备》、《美丽密令》、《我们的长征》,计划生育知识片《优生学》、《甜蜜的事业》、《姊妹易嫁》、《男妇女主任》、《喜盈门》、《李二嫂改嫁》,现实生活片《乡恋》、《人在囧途》、《日照好人》等。李洪海讲解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党的惠农政策、新农合、新农保、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科技致富、邻里和谐等,这其中凝聚着五旬老人对电影工作的热爱,和一个电影放映员的社会责任感。
电影资料保管员
在李洪海的正房的两个大箱子里、抽屉里、书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自1977年电影复苏以来,35年来全国各地的电影资料和各种报刊,如1977年的山东画报》、1988年的 《大众电影》、1997年的《电影放映技术》以及新近的《电影普及》,大到70年代的一张画报海报,小到幻灯片灯泡、做海报用的花架,以及各个时期的影片和片箱,共计1000多件。这一本本电影资料、一张张幻灯片、一个个废弃的灯泡,以及有关电影的珍贵资料,真实的记载了老人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痴迷电影无怨无悔
  200多场电影,4万多观众,6本笔记本记载着一个农村电影放映员的无悔放映路,闲暇之余,翻阅着那些放映记录本,别有一番心情,“国家从上到下都比较重视农村文化宣传,近年来,县电影公司为我们配备了崭新的数字投影机,我为群众下乡放电影的信心更足了,只要能走动,我就为群众放影一天。”李洪海感慨的说。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五旬老人李洪海的电影放映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