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银在文艺汇演时的图片
郭书华 贺春红
几次想采访他,却因不是在演出现场,就是在辅导文艺骨干排练节目,终久未果,近日,在五楼办公室一间简陋的宿舍里,见到了他——原平原县张华镇文化站站长——董兆银。
话题把我们拉回了37年前在平原县文艺汇演张华公社演出队的一张留影上,是一张黑白4寸老照片,老站长向我讲述了照片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
今年60岁的他出生在平原县张华镇梨园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75年就担任了文化站站长,那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全国上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求“村村锣鼓响,处处小戏唱”文化氛围很浓,一边抓革命促生产,一边大搞文化活动,要求“文艺演出进村、到校、入户”,是那个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实生活中,董兆银不仅多才多艺,并且吹拉弹唱样样再行,板胡、二胡、笙、快板等十几种乐器都能熟练的掌握,在舞台上的他扮相更是惟妙惟肖,使在场的观众叫绝称赞,在张华镇和周边乡镇和他同龄的人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1981年,中央下发了31号《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生活的决定》的文件,这无疑给酷爱文化的他打了一支镇定剂。说起那时的演出情景,至今回想起来记忆犹新,往事历历在目。当时由于演出条件极差,演员们在现场演出没有电灯,只有打气的汽灯,一会汽灯光线暗了,再由工作人员打气继续演。吃的地瓜干,住的地方是一个集体宿舍,但就是那样演员们的演出热情依然很高,演员们演到哪里,群众就看到哪里,这极大的鼓舞了演员们的热情!那时群众们的物质条件不好,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很高,上上下下都极其重视文化活动,当时的人民公社书记霍文玺为了排练河南豫剧 《朝阳沟》和演员们同吃同住,一块排练节目,并亲自指挥,现场指导。当时,霍书记身患糖尿病,一边拿着腰锅,一边在现场指挥,后来该剧在全县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岁月不饶人,弹指一挥间,转眼已到退休的年龄,可为了自己的文化情缘,他又当起了全镇文化站的 “编外辅导员”,义务辅导全镇的文艺骨干,乐此不疲的为文化工作忙碌着。全镇46个村的文化大院、集贸市场、农家小院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不仅醋爱文化生活,还是个热心肠,不管什么事、什么人只要打电话,随叫随到,并热情指导,不遗余力!这些年,他不知熬了多少夜,跑了多少腿,到过多少村 ,辅导过多少人,自己都数不清,唯一自豪的是那一张张获得省市县的24个奖状以及100多张荣誉证书!他不仅热心辅导文艺骨干,自己还业余创作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文艺作品,多次代表计生、文化、卫生等单位参加市县文艺演出并获奖。其中,自己创作的山东快书《父行子孝》、儿歌《捉蝉狗》《小小苍蝇拍》《下雨过后》等文艺作品在《平原文艺》及其他刊物发表。其中,自己1985年创作并演唱的反应计划生育的河北梆子 《计划生育掀高潮》在全县文艺汇演中场场爆满,好评如潮,为计划生育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愿这颗文化战线上的常青树永远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