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暴雨突袭防汛救灾我们在行动
作者:杨海峰
  □记者 杨海峰 通讯员 张青 闫超 张静 高敏
  由于高空副热带高压东撤,西南气流较好,又有低槽东移带来冷空气,二者在我县地界上空交汇;地面上形成气旋影响,致使我县7月30-31日出现强降水。 30日降水量72.1毫米,至31日15时30分,降水量达175.8毫米,强降雨造成县城部分路段和农村部分农田积水。面对汛情,我县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积极应对,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
7月30日18: 00,我县突降暴雨,至31日早12:00,县城平均降雨量已达175mm。城区平安大街、畜牧路、新华南路、管道街、康宁路等城区道路大面积积水、下水道出现冒顶情况。由于雨量过急过大,对排水系统造成很大压力。面对险情,住建局立即启动城区防汛预案,迅速安排八个工作组 70余人组成应急小分队,赶往各个片区重点区域组织抢险和积水抽排工作。防汛分队从20: 00到第二天11: 00,调集水泵15台、沙袋 600余袋、出动车辆 10部,经过 1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城区降水得到及时排出。在实施防汛抢险的同时,积极疏通地下排水管网 6.7公里。对县城主干道、重点防汛地段,实施专人防护、重点巡查,抽调专人检查城区供水管网,确保城区供水管线安全畅通,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为防止今夜暴雨再袭,要求防汛队安排人员值班,发现情况立即上报。
从7月30日20时至31日上午9时半,我县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导致全县部分校园内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学校财产面临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局党委立即启动了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成立了教育局抗洪救灾指挥部,下设两个应急小分队。教育局班子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在抗洪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分工,于31日上午深入各学校,查险情、问灾情、排隐患,能处理的现场解决,不能当场处理的及时上报。应急小分队成员立即进入战备状态,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随时待命。通过动员会、碰头会、调度会等形式,树立了 “全员抗灾、全员皆兵”的意识,留守机关的女干部们分成了信息联络组和后勤保障组。信息联络组及时了解各学校灾情,及时汇总各单位救灾进度;后勤保障组准备了数量充足的救灾物资,紧急安置在灾情最严重的学校,想方设法排除积水,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截至目前,教育局已紧急调配、发放抽水机、铁锨等救灾物资,总额达7.5万元,部分受灾较严重的学校排水工作正在进行。
龙门办及时召开了办事处、社区、村组三级防汛工作会议,对防汛工作进行了层层动员、安排和部署,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绷紧防汛抗洪这根弦。 46个包村干部盯靠在46个村 (居)开展防讯避险知识宣传,出动宣传车,免费发放防汛宣传单4000余份。龙门办还对低洼地、河道的险工险段、各村组危房户、孤寡老人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并登记造册,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第一联系人,立足于发现隐患立即消除。在汛前对低洼地、河道的险工险段、各村组危房户、孤寡老人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登记造册的基础上,针对隐患逐一制定了应对措施。连续几天的强降雨街道领导和班子成员冒雨盯靠分工的各个抢险一线, 7月31日,汛情发生后, 40人的防汛救灾应急分队立即赶赴救灾第一线,确保将灾害减至最小。班子成员到危房户家中帮助转移群众,冒雨到田间了解灾情、指挥救灾。在前期出工2000人的基础上,办事处还发动各家各户对 “网化”工程的维护力度,随着暴雨的频繁出现,在刘庄等各个险情路口新修泄水口10个,切实加大排涝力度。办事处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注重雨情、水情动态,及时准确传递汛情,以便迅速处理汛情。
坊子乡立足于 “防重于抢,抢重于救”,
制定了防汛应急预案,组建了以乡长任总指挥的防汛指挥部, 24小时轮流盯岗盯位,各村组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负责预报天气、分析形势、巡逻排查、集中排水等重点工作;并备足铁锨、抽水泵、编织袋等救灾物资。对河道险段、水坝、排水沟等重点部位和村两委、学校等公共场所进行全方位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险情,防患于未然。密切关注 “五保户”、 “低保户”和孤寡老人的情况,查看住所、畅通排水,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该搬的搬、该撤离的撤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地势低洼的大棚、农田、村庄等积水问题,找寻科学方法排放,运用打沟、机器等多种方式疏通沟渠、排水放水。严密监督,减少基础设施的破坏,重点是桥、路、电、通讯等基础实施的保护,确保路桥畅通、用电安全,通讯无阻。目前,全乡52名机关干部全部下村排查隐患和险情,对危房住户及时转移,对地势低洼的沟渠、庄稼、村庄等进行疏通排水。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暴雨突袭防汛救灾我们在行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