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汉源在循环链上发出“生物电”
项目达产后,年产商品电1.8亿度,年节约标准煤12万吨
作者:杨海峰
  本报讯 (记者杨海峰通讯员张勃)7月10日下午,汉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远远地,104米高的烟囱、60米高的晾水塔映入眼帘,站在新落成的职工宿舍楼顶俯视,一期厂房区、主厂区、储料区、主变区等几大功能分区雏形已显。9月初,这一块块并联的“功能块”,将燃烧秸杆、树叉发出 “生物电”。
  绿色、清洁、生物质热电联产,作为全县新能源产业代表的汉源让人眼前一亮。汉源项目是由深圳汉源绿色能源有限公司、韩国ECOFRONTIER株式会社投资3.5亿元兴建。项目装机容量30MW,以生物质秸秆为燃料,建设发电厂生产、辅助工程和除灰、供排水及热网等配套工程,建设规模为2台75t/h秸秆燃烧锅炉+2台C12MW发电机组,年可生产商品电1.8亿度。
  “这个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EPC模式进行建设,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全交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办,就连最后职工岗前培训都不用管。符合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循环经济政策,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绿色环保和清洁节能项目。”汉源公司董事长赵辉光介绍说。 “自项目在平原落地后,建设进度日益加快。目前,1、2号锅炉钢结构安装完成,9月底,一期工程可投产并网发电。”
  我县是传统的农林业大县,每年秋收后会产生大量的棉花秸秆等废弃物,林业面积更是达到53.2万亩,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15万立方米以上,但大量树木枝条、树墩等下角料利用率不足10%。科学开发利用好这些农林废弃物,把它们转化成新型工业资源,是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汉源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采用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成功探索出农林废弃物的利用新途径,创造了 “秸杆生物发电”转化模式。 “汉源项目建成后,每年能消化周边50公里木材‘废料’30万吨,每吨收购价在260万元左右,仅此一项,每年惠农8000万元,并可带动木材破碎、运输等相关产业,形成 “农林废弃物—生物质能发电—新能源—助工、助农”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县畜牧局局长李文明介绍说。
  汉源项目是我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一个 “丰硕成果”, 是实现富民增收与环境保护的 “双赢之举”。这个项目可谓既富财政,又富农民,更利环境,这也成为我县发展循环经济超高 “附加值”的鲜明印证。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节约标准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000万元。
  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县,必须强化项目支撑,以项目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大发展。以汉源绿色能源为焊接点,还联成两个 “循环”:一是水循环,汉源冷凝循环水全部采用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每年消耗中水100万吨;二是热循环,现开发区落户企业小锅炉热汽产能约100吨/小时,汉源二期投产后,可替代这些企业小锅炉,实现集中供热。
  县发改局局长石院介绍说,今年6月,汉源项目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批准,获得国外资金扶持,项目实施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都将实现大幅度下降,企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汉源在循环链上发出“生物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