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王雷:用传统“工艺”走出致富“新路”
  董克礼
  “五十年前,在这里,粉坊比比皆是,家家户户漏粉;岁月更迭,手艺几乎湮灭;如今,我们以古老工艺与现代技术相交融,让您吃上放心、舒心的粉条......”这是王杲铺镇看水社区粉条产业带头人王雷名片里的内容。带着这张精致的名片,记者走进他的粉坊,探听王雷不一样的创业历程。
说服父亲,复员回家办粉坊
  今年34岁的王雷,于1996年12月到天津蓟县某部队参军服役,1998年任部队后勤司务部司务长。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的他,发现粉条在天津的销售量很大。看着一根根细长的粉条,他回忆起小时候家家户户漏粉的场景,于是暗下决心,以后回家开办粉坊。
  2008年11月王雷复员回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30多年没有干这行了,咱手艺会不会落伍了。”开始时,父亲并不赞成开办粉坊。为了说服老人,他带着父亲到泰安、曲阜参观考察。看到粉坊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老人同意了儿子的想法。
“土+洋”,制出优质粉条
  王雷用10万元的复员安置费,购进了抽空机、和面机,修建了冷库,粉坊红红火火地开业了。制作过程中,他尝试着采用打糊、人工拍条、高温大锅煮等传统制作工艺。同时,引进原汁原味的地瓜粉碳原料。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第三次……终于探索出了“土+洋”制作工艺。“我做的粉条就像蒸发面馒头,先打成浆糊再漏粉,色白,条细,养分多。”
  由于生产出的粉条口感好、耐煮、不易变质,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依据市场需求,他又增加了粉皮、粉干、粉丝等品种,原料有地瓜、土豆、玉米。每天2000斤的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扩大规模势在必行。
扩大规模,闯出市场新天地

  2010年7月,看水社区党支部在村西规划了一个民营小区。王雷在小区内征得了10亩地,投资20余万元扩建了新厂,并购进了加工设备,村里还帮他铺设了油漆路,架设了电线。“一天能产一万二千余斤粉条,现在,一斤粉条挣一角多,薄利多销是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王雷介绍说,“今年将注册‘看水粉条’商标,打响自己的品牌。”
  目前,王雷的粉条加工厂已经有工人30多个,产品远销天津、济南、北京等10多个大中城市,年纯收入20余万元。
更多>>  平原时讯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雷:用传统“工艺”走出致富“新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