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临齐街道——
中药材种植开出乡村振兴“致富良方”
作者:李兵杜晓蒙报道


  □记者李兵杜晓蒙报道
  本报讯 临齐街道把中药材种植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特色产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积极推进中草药种植工作,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带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临齐街道九和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丹参收获机正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垄垄丹参破土而出,工人们忙着捡拾、分拣,田间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陵城区九和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祥伟说:“一共种了110亩丹参,一亩地的丹参产量差不多是3500斤到四千斤左右,我们经过晾晒加工选条等等,之后直接供给天士力、包括北京同仁堂、包括冀北药业等,每亩地的收益差不多在5 、6千块钱左右。 ”
  丹参作为一种传统常用中药,市场前景广阔。临齐街道张挑弓村依据本地气候和土壤实际情况,将丹参中药材种植列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并积极实行“丹参+黄芩”的循环种植农业模式,提高土地种植效益。
  陵城区九和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祥伟说:“咱们这个丹参收完之后呢,会种另外一个品种的中草药,也是比较常用的,黄芩。本来地下耕类的作物种植一年之后会有重茬的情况,我们让中药和中药之间倒茬,既不影响效率,又能提高自己的收益。 ”
  孟祥伟告诉记者,今年是合作社发展中草药种植的第三个年头,经过不断的尝试探索,其精心种植出来的产品品质远远高于其标准品质,受到了北京同仁堂、济南福瑞达、天津天士力等知名药企的青睐。“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是第一次种植,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很多的样板田都出现了绝产的情况,经过了不懈的努力,联系了很多专家,逐渐摸透了丹参中草药的高产种植技术品质高的管理技术,并且得到了农科院省农业厅的认证,成为一个咱们山东省丹参行业的示范基地。 ”陵城区九和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祥伟说。
  丹参喜获丰收,和孟祥伟一样高兴的还有这里的务工村民。由于丹参的栽种、管理、采摘需要大量人力,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让群众有“业”可就、增收有“路”可循。
  临齐街道西赵村村民蔡凤春说:“我是附近村的,离这挺近,接送孩子也不耽误,一天60来块钱,能干一个多月,我觉得这活挺好的。 ”
  从单一的中草药种植,到半链条式产业发展,孟祥伟蹚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在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的同时,也开出了乡村振兴“致富良方”。
  “后期我们要建一个大的烘干场,把我们所有基地和我们周边的村子里面跟着我们一块种植的农户,把他们联合起来我们进行收购,他们进行种植,提高他们的收益,这样会达成一个产业链的延伸作用。 ”陵城区九和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孟祥伟说。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药材种植开出乡村振兴“致富良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