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小剪刀剪出大情怀
——走进山东省级非遗项目德州“朔之乡”剪纸
  □作者 李玲
  早就听说德州剪纸艺术是山东省级非遗项目,但不知道代表德州剪纸艺术的石成才一家是东方朔的家乡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人。 5月21日,在陵城区总工会组织的“陵城工会之声”采风活动中,我们走进了石氏的“朔之乡”文化产业中心。“朔之乡”文化产业中心于2021年7月组建,前身是陵县“朔之乡”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朔之乡”剪纸),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成功孵化出省级非遗“朔之乡”剪纸。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城市地域文化,弘扬正知、正念,该中心迎难而上,积极创新,衍生和创立了“德一文化传媒”“清石书院”“智圣堂”“品行文创”等文化品牌,另外融合和建立了八家社会组织、高校文化传承实践基地、艺术展馆。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看上去憨厚朴实的小伙子。小伙子叫石万凯,是石成才的儿子、“朔之乡”文化产业品牌的创始人,他和姐姐石万照都是父亲的优秀徒弟。我们首先进入的是琳琅满目的剪纸展室,在我的想象中,剪纸只是方寸的小物件,刻画的不过是花鸟虫鱼,当我看见一幅幅长卷剪纸作品,简直惊呆了。在《智士行状图》前,我流连忘返。这是德州剪纸协会会长石成才,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的八点五米的剪纸长卷,该作品精选了籍贯是陵城的历史名人汉代智圣东方朔的二十六个故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智圣东方朔传奇的一生。东方朔进都城、东方朔和汉武帝、东方朔偷寿桃……画面以时间为经,地点、环境为纬,移步换景,步步惊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景物描绘立体逼真。每个故事,都体现了精思妙构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娴熟精炼的技法。据了解,以画卷形式展现智圣风采尚属首次,该作品丰富了东方朔传说,填补了东方朔故事传说只有文字记录没有画面记载的空白。“东方朔是陵城的历史名人,也是德州的历史名人。早在几年前,父亲就有了以剪纸的形式进一步丰富东方朔人物形象的想法,于是广泛搜集民间传说,遍访文化学者,查阅史籍,获得了有关东方朔的大量资料后,精心研究,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又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这幅巨作。”听到赞叹,石万凯自豪地介绍。石氏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德州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中国的剪纸文化源远流长,一张纸,有了巧妙的构思、构图,在剪纸艺术家的手中翻来折去,一把剪刀,通过圆、尖、方、缺、线,细致的剪功,就成了一副栩栩如生的作品。据史料记载,剪纸至迟在北朝时期就出现了,如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古代汉族妇女喜欢把黄金色纸剪成各种图案,贴在脸面上,多是贴在额头上,就是贴花黄。唐代李商隐的诗歌《人日即事》有“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意思是镂金工艺做得如此之好啊,它是传承自荆州的风俗;扬州的剪纸技艺是如此为人称道啊,是流传自晋代的风格。剪纸从唐代起有了大发展,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中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剪纸佳人动作优美,剪刀下的花鸟草虫翩翩欲飞。
  石氏剪纸的内容繁多,寓意广泛,有吉祥如意的图案,体现了中华民族企望吉祥,退邪避否的愿望;有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孙的图案,符合了中国人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的心愿;有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图案,这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丰富地表现了民俗、地域文化。石氏剪纸“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既秀丽雅致,又不失朴素豪放;既有对古代剪纸艺术的继承,又有独到的创新。
  在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传统工艺比赛中,“朔之乡”剪纸艺术传承人石万照,凭借独到的创作和精湛的手工技艺,顺利通过海选,并在决赛中荣获“匠人匠心”云竞技剪纸项目二等奖。作为“朔之乡”剪纸艺术传承人,石万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个性化的风格,作品题材丰富、富有时代特征,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她所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获得了“陵城工匠”荣誉称号。石万照曾创作了一幅剪纸作品《中国梦》,这幅作品由不同民族的人、鲜花、灯笼、烟花等元素组成,歌颂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工作成果,表达了对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崇敬和感谢。疫情期间,石万照设计、创作了抗疫题材剪纸《必胜》,将钟南山院士与中国版图、五星红旗、众志成城等元素结合,体现了全国人民上下一致,必将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石万照谈到,创作每一幅作品时,要先绘画、设计,然后反复修改,因为剪纸中的每个符号和图案代表了不同的寓意。等图案设计好了,定稿以后再进行创作。为了剪纸,要不断练手感、练美感、练刀工、练精确度。剪纸不光是要有精湛的刀工、刻工,还需要很深厚的美术功底以及图案设计能力,所以向大师们学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练习有关技能,是石氏剪纸的日常功课。可见剪纸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充满艰辛。
  石氏剪纸成绩斐然,《红楼梦》《洛神赋》等一批作品成为收藏家的精品。创作《红楼梦》时,整整三个月,石成才没出过自家小院,整天在剪刀、纸张与图像之间忙碌。五百多个人物,他先后修改了四十多版,仅纸张费用就花去了两千多元。当客户看到这五百多个“红楼梦人物”时,被剪纸的细致精美所折服,当即买断了版权。石成才历经三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创作出了气势恢宏的历史长卷《洛神赋》。该卷长七百四十厘米、宽三十八厘米,用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全部过程,反映了人物悲欢离合的复杂感情。构思巧妙,画面生动,情节感人,是我国剪纸界难得的经典之作。三十六米长的剪纸长卷《一百单八将》、六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十八米长的《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等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大奖,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收藏,许多作品被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收藏。石成才说:“德州剪纸协会成立后,带领会员深入民间,搜集、挖掘、整理散落民间的剪纸艺术,组织民间艺人和广大剪纸爱好者开展剪纸培训、剪纸创作、剪纸展览、剪纸文化研究等活动,以剪纸这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弘扬主旋律,陶冶情操,活跃生活,推动了剪纸艺术在德州市发扬光大。”向丰富博大的社会历史取材,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石氏剪纸受人欢迎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他们一以贯之的艺术准则。正是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石氏剪纸才能在短短十年内焕发出璀璨的艺术光彩!
  陵城自古名郡,在《星野图》上入危十一度。天垂圣象,地涌泽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陵城现存最早的县志康熙县志中提到了“陵邑八景”,分别是:东壁奎楼、西郊花苑、南桥铁板、北郭妆台、神头晓气、鬲国通津、赵公封址、颜守名碑,陵城康熙县志同时收录了康熙县志的编撰者知县史飏廷,与进士康廉采和举人李宪等文人雅士的三十四首咏《安陵八景》的绝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登丘荡湖,遍游陵邑,曲水流觞,吟诵唱和,好一幅风流的画面!由此陵邑八景名扬天下。从八景中,我们可以触摸陵城深厚的历史,窥探陵城灿烂的古风,感受陵城浩然的人文气息。听说石氏剪纸正在创作《陵邑八景》剪纸作品,我无比兴奋。目前,表现陵邑八景的《颊水潆波》《疑冢叠翠》《汉儒故里》国画已经创作完成,黑纸白底,质朴浑厚,粗犷处大刀阔斧,细微处行云流水。不久,与东方朔有关的陵邑八处著名景点,将会在剪纸作品上精彩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艺术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而艺术家只有拥有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才能够将文化作为自己创作的追求。古今中外的艺术史说明,只有具备了充分的文化含量的艺术作品,才能成为经典,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但能够传承文化,将人类文明发扬光大,而且能够参与文化的创造。在艺术创作中,一直有这样一种定律,不管你从哪儿出发,也不管你将镜头与画笔对着什么,你是否有文化追求,将决定你创作的高低。目前,以石氏剪纸为龙头的“朔之乡”文化产业中心,将中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地域文化,特别是将陵城区历史人物东方朔作为文化根源,以“智圣堂”为核心,整合了陵城区14所文化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将文化与产业高度融合、转型升级,不久的将来,他们将筹建"朔之乡文化产业园",打造“城市最新文化地标”。“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以剪纸为龙头的“朔之乡”文化产业中心,拥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小剪刀剪出了大情怀。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剪刀剪出大情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