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韩秀清
作者:宋家镇
  □石贤圣/文
  因为与身处逆境自强不息、脱贫致富回馈社会“结缘”,使韩秀清这位普通农村妇女一下子火了,其事迹不断见诸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平台。“从贫困到脱贫,从普通农家妇女到新型现代农民,我愿意分享我的奋斗经历和成功喜悦,和大家一起携手并肩致富奔小康……”在德州市“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百姓宣讲会上,原本不善言谈的宣讲团成员韩秀清,激情讲述了自己的感人故事,赢得在场人员一阵阵热烈掌声和由衷赞叹。
  我见到“活的”韩秀清是在2020年9月5日上午陵城区委宣传部、区文联组织的脱贫攻坚主题文艺采风活动中。在陵城区鑫钲农场糜镇园区扶贫大棚前,她简短回顾了自己13年来的曲折经历、酸甜苦辣……她灿烂的笑容、深邃的目光、坚定的神情,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由此,我又萌发了进一步了解她奋斗历程的想法。
  2020年10月20日下午,经糜镇党委委员王海萍联系,我再次来到这里,在3号蔬菜大棚里,见到了正娴熟地指导湾头村村民高淑玲、陶家村村民陶玉兰彩椒管理的韩秀清。临近霜降,室外树叶渐黄、偶有飘零,人们大都穿上了外罩。 1.5亩的大棚里,温暖如春,成行成片的彩椒长势喜人,七八十厘米高的植株上,绿叶密布,串串“绿椒”挂满枝杈。打过招呼,韩秀清高兴地告诉我:“丰收已成定局,再过十天半月,这‘绿椒’就变成红色或黄色的了。 ”她又转身接着刚才被我打断的“茬口”,耐心地对高淑玲、陶玉兰说:“摘下的个别枯萎叶子和辣椒要扔进桶里带到棚外处理,如果烂在地里会滋生病菌,影响彩椒正常生长;要把垂下来的吊绳和枝杈缠绕好,免得越来越重压断了……”我问及在此打工的感受,高淑玲、陶玉兰高兴地说:“挺好啊!这里离家近,挺方便的,活不累,每天能挣五六十元,还能学到技术。 ”
  韩秀清来到棚外,看着远处正在更换新大棚膜的几位老者,高声叮嘱其中的一位:“张伯伯(baibai,叔叔),天气预报说要刮北风降温了,可千万要抓紧时间固定好啊! ”“好来,放心吧! ”对方随即回应着。
  在田间小路旁,我“见缝插针”采访了韩秀清。谈及13年来的经历,她感慨万千。
  2007年时,韩秀清家有7亩地,还养了20多只羊;丈夫李宗志干建筑,每月收入1500多元,在当时来说家庭还算殷实。夫妻二人和两个女儿,和和美美,其乐融融,还盘算着尽快翻盖房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切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5月28日,李宗志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一处学校建筑工地,哼着小曲开始了一天的劳动。突然间,横祸发生了——他一脚踩空,从七八米高的架子上摔下来,昏迷不醒,工友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经紧急抢救,李宗志虽捡回一条命,但却因颈椎四、五、六节粉碎性骨折,伤势过重造成高位截瘫,头部以下毫无知觉。“天塌了!”那时大女儿刚满7岁,小女儿不到1岁半。一家人仿佛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几天后,韩秀清想开了,唉声叹气、以泪洗面没有用;丈夫和孩子都依靠她了,只有挺起腰板坚强面对!于是,她擦干眼泪,与命运抗争。
  时间长了,有人猜测,这样艰难的情况,韩秀清坚持不了多久。还有“好心人”劝她:“秀清啊,你也尽心了,何必受这个苦呢,不如趁年轻嫁了。 ”丈夫也劝他:“你走吧,别再让我连累你了! ”韩秀清一下子捂住丈夫的嘴:“别说了,再难我也不会丢下你和孩子!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韩秀清不仅坚持下来,而且一坚持就是十几年。每天她都给李宗志按时喂饭,把好吃的留给他。 150多斤的大男人,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得帮他翻一次身,一开始很费劲,渐渐地竟也习惯了。她每天要为丈夫擦洗一两次身体,保持身上穿的是干净衣服。数九寒冬,她怕丈夫着凉,总是及时给他掖紧被角;酷暑时节,她怕丈夫长痱子,经常帮他翻身、扇扇子。后来省吃俭用安上了空调,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凉意。
  别人问及她这样做的原因,韩秀清平静地说:“俺这个人容易满足。没出事时,他常年在外打工,挣的钱都交给俺,对两个孩子非常疼爱。只要他活着,有口气,孩子就有个亲爸爸,还是个完整的家。俺不能放弃他,人不能不讲良心。不这么做,我活着不安心! ”
  李宗志动情地说:“我太幸福了,她照顾得这么好……我能不知足吗? ”“等下辈子吧,咱俩还做夫妻,我好好侍候你。 ”李宗志满眼爱意地看着妻子。
  韩秀清还把自己阳光的一面带给两个孩子,她和丈夫商量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李远航”“李正航”,寓意“向着正确的人生目标,扬帆远航”。不管多困难,韩秀清在孩子身上从不吝啬,上学的费用从没难为过她们,总是把她们打扮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定期和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经常教育她们自强自立,别依赖别人“施舍”,靠奋斗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韩秀清不仅成了自强不息的模范,还成了脱贫致富的典型。2015年底,韩秀清家被认定为贫困户,虽然享受了残疾人及低保补贴等,但每年的学费、生活费、治疗费等开支仍然很重。2016年,宋家镇整合扶贫资金建设了产业扶贫项目——鑫钲农场,为全镇扶贫工作输入持续动力,也为韩秀清带来了新希望。 2017年7月,镇扶贫干部鼓励她到鑫钲农场工作:“每天能有60元收入,还不耽误照顾你丈夫。 ”起初,韩秀清并不想走出家庭,10年来,她已习惯了每天在家照顾丈夫、孩子。扶贫干部三番五次做工作,韩秀清被感动了,答应试试。十分珍惜机会的她,每天都早早地赶到农场,技术员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及种植要点时,她认真听、仔细记,很快便可独当一面了。
  2018年初,镇领导鼓励韩秀清放开手脚承包大棚——这样收入要比打工高得多。看到她担忧的神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国光和农场总经理姜爱华深入沟通,将两个西红柿大棚的承包费从3万元降到2万元,并且在西红柿出售后再交租金。“挣了钱算你的,赔了算我的,镇上这么支持你,我们企业也要献爱心! ”姜爱华鼓励韩秀清树立信心。
  见领导这么鼓励、照顾自己,韩秀清有了底气。她承包大棚后,白天几乎都泡在棚里,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技术员问个不停,晚上在家一边照顾丈夫,一边通过看书、看视频学栽培管理技术。两个大棚没有辜负韩秀清的一片苦心。当年11月中旬,红彤彤、圆滚滚的西红柿陆续上市了,一天摘近千斤西红柿。面对丰收的喜人景象,韩秀清既喜又忧,喜的是终于迎来了丰收时刻,忧的是这么大的采摘量使她有些力不从心。让她没想到的是,镇党委、政府的党员干部利用下班时间分批来帮她采摘。2018年底,韩秀清的4万斤西红柿顺利出售,还清承包金,去掉生产成本,纯收入1.7万元,实现了脱贫。那天,韩秀清把收入的钱摆在床上让丈夫分享,久违的笑声溢满房间。
  2019年3月,韩秀清承包的大棚合同到期,姜爱华希望她能继续留在农场工作。就这样,她由承包户变身50人的“小队长”,每天带着打零工的村民干活,并对其进行岗前技术培训。
  2019年8月31日,韩秀清迎来了人生中的难忘时刻——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为她增添了新的活力。
  鑫钲农场在陵城区有6个园区,涉及宋家、糜镇、边临镇、神头等乡镇。当年12月,因工作能力突出,韩秀清又被调往糜镇园区,负责从栽培到收获全流程的人员管理工作,每个月工资4000多元。通过蔬菜种植,韩秀清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况,还帮助1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
  见韩秀清这么忙,母亲和婆母白天争着照料李宗志,免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她一大早给丈夫喂完饭,骑着电动三轮车赶往10公里外的园区;忙完一天的工作,再急着赶回去照料丈夫。
  近日,领导又不断“加码”,韩秀清的“管辖权”在原来11个暖棚(东西向)、12个冷棚(南北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4个冷棚。她因地制宜,改按天计酬为按活计酬,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由于工作得法,韩秀清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心情也更加轻松愉悦。两个孩子也非常优秀,9月初,大女儿在临沂大学成功实现了专升本;小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陵城一中。
  近期发生的喜事让韩秀清高兴不已,脸上满是笑容,她以崭新的姿态阔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相关链接
  韩秀清,女,回族,1974年4月出生,陵城区宋家镇白家村人。201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化。2007年5月,丈夫李宗志摔伤高位截瘫,当时,大女儿刚满7岁,小女儿不到1岁半。她克服重重困难,不离不弃,精心照顾丈夫、养育孩子。2017年7月,在陵城区(宋家镇)鑫钲农场打工。 2018年初,在镇党委、政府帮扶下,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她白天虚心请教、辛勤劳作;晚上在家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学习蔬菜栽培技术。两大棚西红柿喜获丰收,成功脱贫。 2019年12月,因工作能力突出,她又被调往鑫钲农场糜镇园区负责管理工作。通过蔬菜种植、管理,她不仅改变了全家状况,还帮助1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韩秀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