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文
在德州市陵城区文博苑中存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东方朔画赞碑》。它俗称颜子碑,字体笔法端庄雄健,气势开张,遒劲严正,乃书法艺术珍品。人们几乎都知道它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但却很少有人了解其碑文的撰者——夏侯湛及其背后的故事。现笔者不揣简陋,将其梳理以飨读者。
身出名门仕途蹇涩
夏侯湛(243年-291年)字孝若,谯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出身的夏侯家族是当时无比显赫的门阀士族。其家族助曹操称雄于乱世,为曹魏政权开疆破土。夏侯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也受到曹魏政权的庇佑,家族的子嗣皆拜官封侯,荣耀满门。夏侯湛曾祖夏侯渊勇猛异常,自曹操起兵就追随于左右征战南北,被封为征西将军,死后谥号愍侯。祖父夏侯威有侠气,历任荆、兖二州的刺史,与曹丕、曹植兄弟关系甚好。父亲夏侯庄,是西晋景阳皇后的妹夫,曾任淮南太守。
在家族前辈创造的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条件下,夏侯湛受到了系统的教育,可谓饱读诗书,年少时即以其才华出众而享有盛誉。《晋书·夏侯湛传》上赞其:“美容观,掞蔚春华,时标丽藻,缛彩雕焕”。二十岁时就任职太尉掾。在曹魏时期太尉与司空、司徒并置为三公,位望尊显。三公的官署称公府,属中央一级的机构。因此以公府掾吏起家也算是入仕的好途径。二十六岁时,被“举贤良”,在对策时表现突出,受晋武帝司马炎青睐,授予郎中。但这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职位,必须等待迁转,然而之后却进入了仕途低谷,“累年不调”。直至三十三岁时,经齐王司马攸推荐担任太子舍人。东宫掾属侍从日趋清贵,是升官的快捷途径。三年后,又由司马攸好友时任吏部尚书山涛力荐出任尚书郎。尚书郎在当时是一个“选极清美”的官位,实为“大臣之副”,却清闲自在。四十一岁时,受齐王牵连被荀勖、杨骏等人排斥而被贬谪出京,任野王县(今河南省沁阳市)县令。这一时期的夏侯湛内心坎廪不平,以至于工作上“以卹隐为急而缓于公调”,比较消极。其遭遇也令“朝野多叹其屈”。五年后,终于在华廙举荐下回京师,拜为中书侍郎,仕途似乎又回到了正轨。一年后,因朝廷“诏内外群官举守令之才”,夏侯湛被补为南阳相。这一次虽是外放,担任晋武帝爱子南阳王司马柬的国相,并不算是贬官。史载司马柬“性仁讷”是一位明主,其很欣赏夏侯湛的才华,而且对他的待遇也不错。这一时期的夏侯湛心情和表现都非常好,据其好友潘安记述:“南阳相夏侯湛,自涉境以经于诸邑,每县咨其故老,访其先贤,有兆者表其幕,经坟者揖其魂……惠训不倦,视民如伤。 ”俨然是一位爱民如子、尽心负责的父母官形象。但不久夏侯湛便以“家艰”为理由辞官归家。
公元290年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夏侯湛由故主司马柬保举升为散骑常侍。这是他所任官职中最高的,此官职“掌规谏”,在西晋属于“位望清显之官”。但是天意弄人,仅一年不到夏侯湛就因病英年早逝,年仅49岁,令人扼腕。夏侯湛经历了曹魏与西晋两朝,他一生辗转于官场,沉浮于宦海,然而其仕途蹇涩多舛,久居下僚,未曾做过朝廷重臣,更是从未接触到权力的中心。
与潘岳齐辉的西晋著名文学家
潘岳即潘安,后世将他与宋玉、卫玠和兰陵王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潘岳还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悼亡诗》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南朝著名文学批评家钟嵘曾高度评价:“陆(陆机)才如海,潘才如江。 ”本文的主人公夏侯湛是与之齐名的西晋著名文学家。俩人相交甚好,而且均长相俊朗。南朝史学家臧荣绪曾说:“夏侯湛美容仪,才华富盛,早有名誉,与潘岳友善,时人谓之连璧。 ”
夏侯湛在政治上建树不大,但其文学造诣颇深。他曾著论三十多篇,甚至能“成一家之言”。《世说新语·文学》中曰:“夏侯湛有盛才,文章巧思,善布雅辞,名压潘岳……湛著记三十余篇,别为一家之言”。可惜的是他的整体文集没能流传下来,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原有《夏侯湛集》十卷,《新论》十卷”。然而在《宋史·艺文志》中未见夏侯湛著录,其原集大约在宋代就已经遗失。现存于世的夏侯湛的作品,多为残篇,散见于历代各家辑本和一些史书、类书、集书中,例如《世说新语》《文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艺文类聚》等典籍。
夏侯湛现存的作品有赋、诗、诰、赞、叙、传、碑等,可谓诸体兼备。《晋书·夏侯湛传》赞其:“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夏侯湛的赋多为咏物之作,这些赋寄托了自己很多的生活情趣和人生体验。其赋大都篇幅短小精悍,但往往能小中见大,不失厚重与丰富,还常有画龙点睛之笔,后世将其赋誉为“新骚体”;夏侯湛的诗多系杂言诗,不乏佳作,如《长夜谣》《春可乐》,句式灵活,文辞尚质,语言清新。其诗对后来的湛方生以及谢庄、沈约等人的作品都有深刻的影响。另外他的《昆弟诰》是与当时的主流文风相异的拟古之作。虽模仿《尚书·周诰》,却不落窠臼。其文辞古奥,语言晦涩,且用散句,和骈文对立,在魏晋散文中实属罕见。总之,夏侯湛的作品既体现了西晋文学的时代风貌,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表现出其脱俗的思想,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夏侯湛创写《东方朔画赞》
前文已提到夏侯湛的作品既有言志抒情的诗赋,也有写人叙事的颂赞散文。“赞”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其起源可追溯到《诗经》中的颂诗。此类文体以颂扬人物为主旨,主要是褒美之辞。夏侯湛曾创作过《虞舜赞》《左丘明赞》《颜子赞》《闵子骞赞》《管仲像赞》《鲍叔像赞》《范蠡赞》《鲁仲连赞》《庄周赞》等,其所赞之人皆是古代圣贤且特立独行之人,表达了他的幕贤追圣思想。这些赞文文辞典丽,简练含蓄。但在夏侯湛的众多颂赞散文中以《东方朔画赞》最为著名。
此赞文是夏侯湛来看望时任乐陵郡太守的父亲夏侯庄,专程拜访东方朔祠时所写。夏侯湛本人对东方朔的那种“凌轹卿相,嘲哂豪桀”的品性是极其欣赏的。夏侯湛在《东方朔画赞》正文前先记一小序文,对东方朔的事迹和人格魅力给予了充分的表现,很好地解决了“促而不广”的瓶颈限制。在这篇小序中,夏侯湛毫不掩饰对东方朔的仰慕和钦佩之情:“先生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东方朔确实是个不世出的奇才。他“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多才多艺,学富五车;他能“思周变通”,“秽其迹”、“浊其文”,但始终“洁其道”、“清其质”,“不留志于华好”;他内心孤傲清高,“笼罩靡前,跆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芥”,其雄节高气令夏侯湛倾慕非常,将其托为知己。
夏侯湛由于个性孤傲,在仕宦道路上举步维艰,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郁郁不得志的,因此对东方朔的处世态度也就极为赞许。其实这也是以其自况,来激励自己正道直守:“先生瑰玮博达,思周变通,以为浊世不可以富贵也,故薄游以取位;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颃以慠世。慠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诙谐以取容。”但夏侯湛难以像东方朔那样“弛张而不为邪,进退而不离群”。在西晋古道式微,浮夸成风的世道下,夏侯湛要想继续于苍茫正道中踽踽独行下去,必须得有强大的精神向导和楷模榜样,东方朔就是支撑他正道直守的人格范式和精神航灯,《东方朔画赞》自然就成了其深层次的精神寄欲求和寄托。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东方朔最为后世称道的朝隐思想,也是由夏侯湛真正把东方朔和“朝隐”一词联系在一起。所谓朝隐,就是在朝堂保留自己的官职,但又不与朝廷“共进退”的做法。“朝隐”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法言·渊骞》。从东方朔的文学作品来看,他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出这种思想。东方朔十分博学多才,却总是不得重用,致使他郁郁不得志,所以为了表达这种愤懑,他就表现得超凡脱俗,一副求神慕仙的状态,在云雾缥缈的山林顶峰寻求心灵的自由。夏侯湛首次在《东方朔画赞》中说东方朔,“染迹朝隐,和而不同”,明确地将东方朔的这种生存方式称为“朝隐”。
《东方朔画赞》自古以来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此赞深得萧统赏识,被其全文收入《文选》,列“赞”部第一篇。今人读来,高气非凡,气势如虹,一泻千里。汪洋恣肆,盛赞不已,堪称传世佳作。大书法家王羲之和颜真卿都曾书写过此文。王羲之书帖,共三十三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梁朝陶弘景在《论书启》中曾提及此书作。唐初书法家褚遂良在《右军书目》中将此帖列为第三,位排《乐毅论》《黄庭经》之后;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碑》,碑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天宝十三年(754)十二月立于平原郡治所(今德州市陵城区)东方朔祠内。碑文清劲雄壮,峭拔开张,为颜真卿早年的代表作之一。时年颜真卿四十六岁,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颇受后世珍重。苏东坡盛赞此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非自得于书,未易为言此也”。明代也有学者评价道:“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其原碑石多经剜刻风化,面目已非。传世有宋拓佳本。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保存于德州市陵城区文博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