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文
地方志是研究我国各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工业、农业、交通、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诸方面情况的重要资料宝库。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来,传世的方志约在八千种以上,十万余卷,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有待我们去发掘、利用。德州市陵城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其修志始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由时任知县孙昺主修。之后,陵县修志存续不断,然而时间久远,均已散佚。现存最早版本为康熙《陵县志》,共六卷,由时任知县史飏廷参照明朝旧志主修,于康熙十二年(1673)编撰。该志设有地理、建置、官师、人物、艺文等志。志书编修审慎,文图具备,资料丰富翔实,是当时的名儒士绅“精心结撰”之作,可谓“善本”。
志书的编撰缘由
康熙《陵县志》编撰于康熙十二年(1673),开篇卷首有知县史飏廷作的序文。该文明确记述编撰缘由:“今以海内而视安陵,不啻弹丸黑子......邑之不可无志,而志之或圯,不可不修也,明矣!余自戊申夏,以李官奉裁改知是邑,甫入署郎简邑乘,以奉指南。核其始,则辑于明时嘉靖之癸丑。凡从前之涣汗,未必尽收。其修则踵于万历之甲辰。而以后之时事,未由续入,及甲申兵燹,不特简编残缺失次,即枣梨莫辩鲁鱼。余盖岌岌乎惧斯邑之为杞宋,冀所以维新,缘民疲力惫,未遑措手。乃值今上龙飞之十有二载,永清大定,又适届癸丑之期。谕辅臣请汇修一统全书。余小臣承乏是邦,恭逢元会。敢不竭蹶周谘,网罗旷逸,以补当年之所未备,而效细流之会朝宗。然以吴蒙三都未赋容逞私意,漫成一书。正藉绅士仔肩,而邑之先达诸君,更复谦谦三让。余以千金之裘,必须众腋,大厦之构端庀群材。诸君始各唯唯,退而搜缉,三阅月咸出枕笥,晋祈集事,余万不获。已晨简薄书,焚膏继晷,勉步邯郸,踵前尹孙公之辙,而起炉锤。先布大纲,后分条目,可因可革。远稽往牒,近采舆情,宁严毋滥,宁简毋芜,厘正增芟,悉准令甲。完兹具体,只期有裨于瘠土之民,无负此日之文明运会而已。若历年滋久,剥极而亨,井固不移,而邑或改。窃愿宏览君子踵事增华,庶不至挂一漏万,有美弗彰。则余此日之一编,阙疑传信,又为邑乘之嚆矢矣。 ”由序文可知,史飏廷坚定认为:陵县虽为“弹丸”小县,但不能没有志!由于年湮代远旧志必须续修!陵县志始于明代嘉靖癸丑年(1554),但收录有缺漏,“从前之涣汗,未必尽收”。其续修于万历甲辰年(1604),但又遭遇“兵燹”,造成“简编残缺”,模糊难辨。史飏廷主政陵县后亟需志书,“以奉指南”。当时正值政局稳定、四海升平又恰逢“癸丑之期”(距嘉靖癸丑年两个甲子,120年),时机成熟,于是精心策划,“竭蹶周谘,网罗旷逸,以补当年之所未备”,期望“有裨于瘠土之民,无负此日之文明运会”,有助于移风易俗,以实现教化的功效,希望成为以后陵县志的“嚆矢”。
志书的编撰人员
序文中提到编撰人员能各安己事,“始各唯唯,退而搜缉”,都躬勤其事,“晨简薄书,焚膏继晷,勉步邯郸”,态度十分认真积极,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得编撰工作井然有序。这些编撰人员均为当时陵县的“正藉绅士”、“先达诸君”:主修为时任陵县县令史飏廷,副修为时任陵县儒学训导冀之益、士绅康严采、康温采、李宪,校对为士绅康廉采。这些熟读经史的人中翘楚,不但具有厚重的知识积累、广博深诣的学养,而且参与熟悉和热爱的家乡地方志编纂工作。
史飏廷,字昌言,生卒年不详,江苏溧阳人。他于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即任湖北郧阳府推官,补任湖北安陆府推官,“两府推官”。不久他被任命为湖北沔阳代理县令。康熙七年(1668年)调任陵县知县。任内他及时赈灾、积极组织灾后重建、体恤百姓、均衡赋税、兴礼义、重教化。随后升任陕西西安府同知,在潼关负责课税。后补任河南南河同知,修堤防、浚河道。康熙二十年(1681)八月,升任云南府知府。参与平叛“三藩”之战,但因积劳成疾,猝死任内。史飏廷以“廉明任事”,颇有政声,“百姓称便”,可谓一代循吏。
时任陵县儒学训导冀之益乃益都(今潍坊青州市的旧称)人,明代著名廉臣冀练之嫡孙,康熙十二年(1673)以“岁贡”身份授陵县儒学训导。康严采、康温采、李宪、康廉采皆为本地望族士绅,其中康严采、康温采、康廉采是明代著名大臣康丕扬的嫡孙,也是名噪一时“康氏八采”中的三采。康严采为顺治辛卯科举人,康温采为顺治十八年的贡生,康廉采为“顺治戊戌进士,初任兴化府推官,裁补灵寿知县”,李宪为顺治丁酉科举人。依此可见,主要编撰者皆为陵县贤达,康熙《陵县志》可谓出于名家之手。
志书的编撰结构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序例》中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康熙《陵县志》发凡起例,以志为纲,各纲之下,酌分细目,以纲统目,属纲目体。每目以专一主题而加纂述,属于典型的“横排竖写”体例,符合章学诚“史体纵看、志体横看”的方志修纂思想。康熙《陵县志》纲目编排合理,合乎旧志编排规范。为了便于说明,这里附上志文目录:
地理志:星野图、舆地图、城图、沿革、疆里、形胜、川泽、风俗、土产
建置志:封建、城池、公署、祠祀、古迹、牌
坊
政务志:里甲、户口、田赋、课程、马政、兵防、灾祥
官师志:职官、名宦
人物志:闻望、科贡、乡贤、恩荫、孝义、隐逸、贞节、仙释
艺文志:收录了从西汉至清康熙时期各类名家名作多达115篇
在纲目编排上,康熙《陵县志》延续旧志体例,以地理、建置、政务、官师、人物等作为志文主体内容,所不同的是,康熙《陵县志》着重突出建置和人物两部分内容,并将其作为独立卷目来表述。究其原因:陵县“地近邹鲁,风教犹存,故士重廉耻,敦礼义”;另外这与县令史飏廷极为重视教化有莫大关系。
地理志:以“天文星野图”、“舆地图考”和“城图考“三图开篇,阐明了陵县方位在二十八星宿中“危宿”之“入危十一度”,引证“陵系古名郡”。“沿革”目详述陵县古今沿革,陵县区划变动频繁,忽存忽废,名称亦有不同,志文明析原委,上迄“上古少昊”时期,下至“国朝”(康熙),将近3000多年历史一一厘清,一目了然,从而还原了陵县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建置志:此志为康熙《陵县志》重点之一。“封建”目承接“沿革”目进一步叙述陵县在夏、战国、东汉、晋、梁、唐、宋、明这八个时期分属采邑情况。“城池”目讲述了陵县治所城墙的三次变化。“公署”目所载是与“城图考“相配的。“祠祀”目是建置志的主体,编者首先言明:“国之大事惟祀……一邑之重务”。因此他们用大篇幅详尽记载了分散于当时陵县城乡的祭祀场所:文庙、启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奎楼、社稷坛、风云雷电坛、厉坛、漏泽园、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祠、唐平原太守颜鲁公祠,还有各类庙庵和寺院达35所。“牌坊”目记述了28座“朝廷敕建以旌荣党里甲”牌坊。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用以教化百姓的工具,据此也足见当时的陵县封建思想是相当浓厚的。“古迹”目记录了13处名胜或遗址,它们之中有不少至今犹存。其后还附上“坟墓”一目,记载了四处名人的坟冢,其中除了东方朔墓外,其他三座均难以考证。
政务志:将当时陵县的村情、户数、田赋、课税等情况详细记录出来。古代农业社会,气候变迁对社会影响重大,因此详加记述十分必要。康熙《陵县志》就很重视对历代气候、灾异的记述。其中“灾祥“目记载了从西汉至当时的43件发生在陵县的灾疫,数据非常具体,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依据。
官师志:“职官“目将历朝历代最高行政长官(102人)、县丞(40人)、主簿(50人)、典史(44人)、教谕(50人)、训导(57人)等陵县的主要官吏列举并附简传,这是非常珍贵的史料。梁启超先生曾说:“真凡能够创造历史的人,就要仔细研究,替他们作很详尽的传”。 ”名宦“是在本地做官中的“循良遣爱”、可流传千古的人,也就是有功德有善政者。标准较高,数量不多。古代有异地做官的要求,所以名宦都是外籍人士。此目下载有5位”父老之所讴吟与乡达之所赞颂“的循吏:孙昺、宋文明、南拱极、翟栋和王三元。
人物志:此志也是康熙《陵县志》重点之一。因人物众多,人文荟萃,志书坚持以成就、级别、品德操守为收录标准。“闻望“目记载了本地的35位”流芳后世之英贤“,这些人都属于在历史上留有功绩和德行响当当的人物。这一目与”乡贤“目重合太多,换言之”乡贤“目应为赘述。 ”科贡“记述也非常翔实,它将本籍有科举功名人员均收录在案,其中进士8人,举人36人,贡士159人,例贡36人,例监6人,武科5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绝大多数人附有简介。 ”恩荫“目载有因后人”贤能“而被朝廷”荫封者“11人。收录“孝义”源于编撰者以为孝义自天而生,愚贤皆备,目的在于褒扬真性情、真孝行,希望“人子博施广济”。在此目下记录有“慷慨扶危”德行之乡贤6人:张山、李勉、张所蕴、康福寿、王曰谨、谷应举、曹魁光,并附上他们的“义举简传”用以彰传美德,“以敦教化”。“贞节”目亦有教化之意,此目列举了从元至清康熙年间的25位贞妇义女,这种看似旌表实则是封建时代用传统思想压制女性的一种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康熙《陵县志》“人物志”中还特辟出“隐逸”一目。“隐逸”多指隐居不仕之士。在古代有些人为保“清名”,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所以选择隐居避世,这些人大都是“抱璞怀芳”的文人,古时代文人大多有骨气操节,文能使人发挥才识,润色世间所以堪为褒扬。此目就记述了5位“甘蹈身隐”的乡贤:康灏、康瀜、张翱、石天麟。人物志和建置志纂述资料非常翔实,记述全面,反映出编撰人员谨严的修志态度。
艺文志:在康熙《陵县志》所占篇幅最大。该志共收录从西汉至清康熙时期各类名家名作115篇。其中有赋、律诗、词、表、散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章也在此列。比如襄楷的《上桓帝书》、祢衡的《鲁夫子碑文》和《祢处士文苑传》、华轶的《弘道训下教辞》、刘寔的《崇让论》、陆机的《谢平原内史表》、刘善明的《与友崔祖思书》和《上太祖陈事表》、刘峻的《辩命论》、王孝藉的《与吏部尚书牛弘书》等,均为史学名篇名作。另外利用三分之一篇幅辑录了当地名流士绅的诗篇,为后世学者研究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而言之,康熙《陵县志》以朴质、凝练之笔概述了康熙时期陵县一域之景况,其编撰精湛,校审严谨,纲目设计合理、规范而又多有创见,堪称善本,是值得后世方志界借鉴、研究的旧志典范之作,是研究陵县历史及地域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待我们后人发掘、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