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刘树印
作者:1928.10—2019.10

  □石贤圣/文
  在陵城区政府驻地西北17公里处,有一个名字及寓意非常优美的村庄——生金刘村。关于村名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朝初年,一逃荒妇人刘氏带着3个年幼的儿子来到一个叫“金鸡岭”的地方躲避风沙。天性好动的孩子们在一枯草密集的土崖处找到一窝鸟蛋,嚷嚷着要母亲给他们烤熟了吃。母亲板起面孔说:“孩子们,你们好好想一想,你几个如果让野兽吃了,当娘的会多么心疼啊!反过来讲,这些鸟蛋如果被你们吃了,小鸟的娘也会心疼得受不了。你们还是把鸟蛋放回去吧,赶明儿娘多给你们讨些吃的。”孩子们听了这话,点点头二话没说就把鸟蛋送回鸟窝里。就在当天夜里,妇人听到她和孩子们栖身的金鸡岭附近有鸡鸣的声音,睁眼一看,几步远的地方竟站着一只闪闪发光的金鸡。就是这只金鸡救了她全家。从此以后,她和孩子们衣食无忧,且在此修建房屋,放牧耕织,孩子们也相继成家立业,子孙满堂,渐成村落。后来,人们以妇人的姓氏并寄予美好寓意命村名“生金刘”。
  虽因年代久远,传说真实与否已无法考究,但500多年后,这里还真诞生了一位“金鸡”——他一辈子跟党“没俩的”,战争年代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扎根家乡,任劳任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父老乡亲谋福利,多次被德州地委、陵县县委、边临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村干部任期内本村工作始终是全公社(镇)的红旗村,多次被上级评为粮食生产、棉花生产、果品生产、林业生产和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他就是原陵县边临镇生金刘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印。
  2020年11月9日下午,我和陵城区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石坚、科员朱超龙驱车前往生金刘社区(2017年1月,生金刘、尤庄、西宋、周庄、张明还、王傅庄、律王、军高等8个村庄拆迁入住以生金刘命名的社区,地址位于原生金刘村西邻),拜访老模范刘树印。但遗憾的是,我们来晚了一步——受访的生金刘管区书记王勇,生金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圣才、会计刘兴峰非常惋惜地告诉我们,老人已于2019年10月去世。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刘树印实现了自己“只为人民作贡献,不给组织添麻烦”的诺言。他弟兄3人,两个弟弟和家人均在外地工作。他和爱人生有一个孩子,早年不幸夭折,从此再没生育。他一门心思扑在全村工作上,即使退下来也非常关心村里的事情。临终前还与现任党支部书记刘圣才谈心,没多久便无疾而终;他老伴早他一年去世,也是没病没灾安详而去。
  1947年5月,19岁的刘树印响应号召,带领担架队离开家乡,踏上了转战南北支援前线的征程。蒙阴、费县、莒县、诸城、高密、平度、莱西……炮火连天,风餐露宿,参加了孟良崮战役等几十次战斗的支前工作,九死一生,无所畏惧,一副担架不知运送、抢救了多少伤员。几次夜间行动把鞋子跑丢了,脚上磨起了血泡,可他咬着牙一声不吭,直至完成任务。其间,他曾荣立三等功。
  1949年10月,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新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刘树印怀着无比喜悦自豪的心情回到生他养他的生金刘这方热土。
  1954年起,由于上级党组织以及村党员群众的信赖,刘树印先后担任了村及区文书(会计)、村大队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 35年村干部生涯,刘树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被全村老百姓誉为“不会松套的老黄牛”。
  1979年,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刘树印向信用社贷款3万元,根据村民各自的特长,分别“组团”干起了柳编、运输等项目,大家的腰包渐渐鼓起来,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他和村干部、村民代表集思广益,采取村集体出资、农户出工等方式,在全村1200余亩土地上,合理布局,共打机井60余眼,彻底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为发展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带领干部群众种植环村果树300余亩近万棵,既形成了花果飘香的靓丽风景,又增加了收入。全村3个小队的粮田地、棉田地、果树地相对集中,既便于管理,又整齐美观。村集体出资购买了大型拖拉机,大大提高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刘树印深知学习知识对孩子们的重要性,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不仅为本村孩子们解决上学问题,还吸引了周围多村的孩子们前来上学。起初是用地主家的一座老房子当学校。 1972年,在村西南一处10亩左右的空闲地上建起了10间房,其中5间当小学教室、5间作粮食仓库等。后来,又建设房屋增加了初中班。
  1985年,刘树印又有了新的想法,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商议后,决定进一步扩大学校用地,翻建、新建房屋,形成集小学、初中为一体、能容纳周边多村学生的学校。建学校资金是关键,刘树印首先在本村宣传发动,大喇叭发挥了作用:“乡亲们,孩子上学可是头等大事,这牵扯到千家万户,谁家没有孩子?现在没有的将来也会有。咱各家各户情况等等不一,大家要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齐心协力把学校尽快建起来! ”庄户人家虽然文化水不多,但是一点就透,大家的办学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刘树印又找到片长(管区书记),通过他做周围其他村村干部的工作,通过村干部再做本村村民的工作。很快,办学热就“烧”遍了周围村庄。一时间,送钱的、捐物的、出工的,络绎不绝,学校工地上热火朝天。有的户实在没有值钱的东西,捐了一车泥房顶的麦秸,即使这样也双手欢迎。
  很快学校落成了,以片(管区)所在村命名为“生金刘联办中学”,兼有小学,共有3排近30间教室和办公室,还有一处宽阔的操场。刘树印又争取公社书记支持,想法调来10多名教师,教师共近20人。很快,本片生金刘、尤庄、西宋、周庄、张明还、王傅庄、律王、军高等8个村庄及片外高道仁、孙家胡同、冯家寨、马赞、胡家寨共13个村庄的孩子们欢天喜地前来上学。
  1990年,规划大街、建设美丽村庄,摆上了生金刘村的议事日程。刘树印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反复实地察看、丈量,尽量避开原有房屋、少拆迁,因人口增加需要新建房者,统一安排到村西新宅基地,规划出25米宽的两纵两横4条大街,村庄整体布局呈“井”字形。对所有拆迁户,都酌情安排了新宅基地,对极个别确有困难的拆迁户,经评议由村集体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刘树印还争取县里支持,派来挖掘机、推土机,在学校东北侧空地取土,用半月多时间,抬高、填平大街,取土处挖成4亩地的养鱼池,用于养鱼增加集体积累。
  大街建成后,立农历五、十大集,方便了本村及周围村庄村民购物和物资交流活动。当年秋天,又筹资建起了农贸市场,赶会10天,请来衡水河北梆子剧团演出助兴。大街上好不热闹,到处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欢声笑语。
  1993年,村里又对原砖铺大街进行了柏油硬化。两纵两横四条大街、绿化带排水沟一应俱全的生金刘新村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附近村庄村民不只是刮目相看,更是羡慕不已。
  村民有什么困难找到刘树印,他都会想方设法给予解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村民刘朝瑞一家去了东北。 1984年,听说家乡富裕了,刘朝瑞“落叶归根”举家迁回。当时,他们一家无房可住,口粮也成了问题。刘树印安慰道:“别担心,全村老少不会让你们没房住没饭吃。 ”他亲自带人为从远方回来的乡亲打扫出几间村里的库房,让其暂住;又专门召开党员会,动情地说:“他们一家回来,这就是给咱全村人的脸上抹粉啊,再困难也要想法照顾好!”经研究,决定从集体预留土地中挤出一定数量的地块解决其口粮的问题,还动员全村党员每人为其捐小麦20斤;另外,还做出一项特殊规定,允许刘朝瑞家按要求修剪村集体的树木,枝条用来烧火做饭,使其生活有了着落。这让刘朝瑞一家非常感动。“树印书记办事公道,口才又好,善于做群众工作,全村干部群众都很拥护他。他的勤俭持家是全公社出了名的,当时无论到公社开会还是办事,都是自带干粮,让饭店里给烩一下,凑合一顿,从来不乱花集体的钱!”与他共事两年的刘兴峰钦佩地说。

  相关链接


  刘树印(1928.10—2019.10),男,汉族,原陵县边临镇生金刘村人。曾带领担架队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等多次战斗,荣立三等功。 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起,任生金刘村及区文书(会计)4年、大队长6年、村党支部书记25年,多次被德州地委、陵县县委、边临镇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其任期内,该村多次被上级评为粮食生产、棉花生产、果品生产、林业生产和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刘树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