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安陵八景”与“厌次八景”

  □孔军/文
  “八景”一词最早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 ”此后文人墨客将其逐渐演化为对名胜、风物景观的通称。在陵城区地方志上曾出现两处“八景”,即“安陵八景”与“厌次八景”,这两个“八景”并非一回事,切不可混淆。

  “安陵八景”是哪八景


  “安陵八景”是康熙初年时任陵县县令的史飏廷及本地一些士绅、名流共同命名的当时陵县(陵城区在唐朝贞观十七年至永徽二年为安陵县)的八处名胜景观。这八景分别是“东璧奎楼”“西郊花苑”“南桥铁板”“北郭妆台”“神头晓气”“鬲国通津”“赵公封址”“颜守名碑”,每景都有附诗作兴。“东璧奎楼”:奎楼又名魁星楼,位于当时的县城东南角。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山东西南部地区发生里氏8.5级地震,地震波及陵县,造成屋陷房塌,到处断壁残垣,百姓饿殍遍野。此时正值史飏廷到任,他立即组织全城官民展开生产自救。经过不懈努力,城乡大体修缮完毕,同时“建魁星楼于邑之东南。修颜鲁公祠,城隍庙,葺邑之”。站在楼上放眼四周,各处美景,尽收眼底,一时间奎楼成为当地的一处名胜。“西郊花苑”:花苑又名看花台,位于当时陵县的西关。相传为唐代曾协助颜真卿抗击安禄山的地方义士李萼所建的花园,颜真卿经常到此赏花游玩。“南桥铁板”:据说县城南门外的护城河上的桥就为铁板桥。桥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桥下撑船摆渡,一片繁荣景象。“北郭妆台”:北郭即城北。妆台即梳妆台,这里指的并非真正的梳妆台,而是横亘在城北的一个小土丘(其实为唐城墙的一段残垣遗址),丘上草木茂盛,郁郁葱葱,从远处看好似女子的梳妆台。
  “神头晓气”:神头即现在的神头镇。晓气即清晨的雾气。据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载:秦始皇东游至神头,远望此地白雾缭绕,好似“天子之气”,随即为此地取名“厌次”,意为压住“天子之气”。由此在神头镇又形成一处景观。“鬲国通津”:鬲国即鬲氏国,据传为炎帝、少昊时期的古国,陵城区为其故地。这里的“津”据考证,应是古代屯士河(黄河下游故道之一)的一条支流,即现在的鬲津河。此河穿城而过,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赵公封址”:赵公即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其封地据考证应在今德州武城县,但有人却误认为在平原郡(治所为今陵城区)。此景应为讹传所致。“颜守名碑”:颜守即颜真卿。名碑:颜真卿手书东方朔画赞碑,又称颜子碑,字体端庄雄健,气势开张,为颜体书法碑中的珍品。该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


  “厌次八景”又是哪八景


  “厌次八景”是由雍正年间邑人康灼亨赋诗命名的。康灼亨是陵城区著名书香世家康氏的后人,明代万历朝名宦康丕扬的玄孙辈后人。厌次,古地名,位于今德州陵城区神头镇。“厌次八景”指的是:“疑冢叠翠”“颊水潆波”“汉儒故里”“唐守名碑”“西苑晓气”“北阁晚眺”“槐里秋风”“杏林春色”。
  “疑冢叠翠”:疑冢指今神头镇汉墓群,据陵城区文史专家赵春万先生考证,该墓群应为西汉富平侯张安世的家族墓。该墓群在马颊河的北面,与神头镇隔岸相望,因林木青翠重叠形成一景。
  “颊水潆波”:颊水,即马颊河。马颊河流经神头镇并分为几支较小的河流,河水被微风吹起了条条皱纹,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
  “汉儒故里”:厌次是被誉为“智圣”的汉武帝时期的太中大夫、文学家和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故名汉儒故里。东方朔祠庙和坟墓都在这里,成为当地一景。
  “唐守名碑”:此景与上面所提到的“颜守名碑”为同一景观,因东方朔画赞碑最早立于厌次的东方朔祠庙中,故康灼亨将其列为“厌次八景”之一。
  “西苑晓气”:西苑指康家后花园。康家花园里面楼台错落,草木茂盛,花团锦簇,景色怡然,令人心驰向往。
  “北阁晚眺”:北阁,据陵城区文史专家康永和先生考证,应为清代在神头村北修建的北阁,用于远眺预警。从高台极目远眺,水色山光两不分,有种飘在天空中的感觉。
  “槐里秋风”:槐里即槐里村,这里自然风景优美,天蓝水清,物华天宝,秋景更是美不胜收。其特产香椿,据说上贡朝廷,堪称一绝。
  “杏林春色”:此杏林就在村庄附近。春天的杏林景色宜人,约上三五故人好友在杏林下小酌,提着装满野菜的小篮,惬意地走过小桥,别有一番风趣。

  两个八景孰先孰后


  从提出八景的时代看,史飏廷与康灼亨并非一个时代的人。史飏廷是康熙初年因考中进士,而到陵县任县令。与他关系密切的康湛、康廉采也是康氏族人,他们分别是康丕扬的儿辈和孙辈。而康灼亨前文已经提及,是康丕扬的玄孙辈后人,所以“安陵八景”应在“厌次八景”之前。从景观内容上也可以看出,“厌次八景”是仿“安陵八景”提出的。
  无论是“安陵八景”还是“厌次八景”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城的名片,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她、呈现她、传承她。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安陵八景”与“厌次八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学·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