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智(左)向李纪三(右)捐赠地契
□李兴智/文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史档案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 2021年11月5日,德州市档案馆举行《老地契见证二百年家族变迁》新书发布暨地契捐赠仪式,我珍藏数载的老地契进入市档案馆,随我诠释地契内容的新书一起,走进新时代,向观众和读者见面,述说老地契所承载的故事。
我捐赠的老地契共计41件,这些地契详细记载了乾隆22年(1757)至1962年,205年间我的家族购买土地、宅基的相关事宜。早年,地契由我父亲收藏,我难得一见。父亲去世后,由我珍藏,期间偶有翻阅,但只是浅尝辄止,虽觉珍贵却又不知价值几何。
2019年,我有幸参与陵城区乡村记忆系列丛书《陵城记忆》糜镇卷的编写工作。随着工作的开展,我对乡愁概念的认识逐步加深,对乡村文史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在写出了几篇记述家乡和家族往事的文章后,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所珍藏的老地契,希冀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故事。
刚开始,感觉枯燥乏味,但随着深入研读,我惊喜地发现,一件老地契分明就是一件完整的故事。通读全部地契,通过一个个故事,不但能了解家族各个时期的人员组成和经济状况,而且还能管窥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概况。透过一件件地契,分明能看到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先人在土地交易时分毫必争的情景,感受到买卖双方交易时以及交易后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2019年9月27日,德州晚报刊发了我的《从家族老地契看二百年家国变迁》一文。随后,网上好友纷纷热评:要我珍视这些老地契,自己认真珍藏者有之;劝我捐赠档案馆,让更多人得见老地契原貌,了解其所承载的历史,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价值者有之;向我试探,想购买收藏者也有之。
德州市档案馆孜孜敬业的李纪三馆长以高度的职业敏感在第一时间看到该文,随即与我联系,邀我到市档案馆参观商谈。他认为我家老地契数量多、时间跨度长,具有家族连续性,而且我已做了初步研究,极具收藏价值。他建议我对老地契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家族老地契各个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以及所体现的契约精神。考虑到老地契存放时间较长,纸张易损,家庭保存条件有限等因素,他建议我可将这些老地契捐赠市档案馆,以便其永久保存。他还提议可将老地契和我对老地契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章等,编入《德州档案文化丛书》,正式出版发行,以便让更多的没有机会进入档案馆的人了解和认识地契和地契文化,在新时代让老地契这一特殊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挥“存凭资政育人”的作用。李纪三还向我赠送了《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摘编》一书。
学习新时代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结合李纪三馆长的真诚建议,我深刻认识到:我家老地契的真正价值在于研究,不在于收藏本身;个人珍藏不是目的,卖掉牟利更不可为;捐赠市档案馆,实现永久保存是其最好的归宿;深入研究、挖掘内涵、编辑出版、走向社会、展示公众、知古鉴今、资政育人是其最好的选择。
以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为强大动力,我对老地契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对每件老地契做了必要的标注说明,力求使每件老地契所承载的故事能让人一目了然。同时,我购买放大镜,对各个时期字迹模糊不清的官契契尾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辨认、比对、理解、句读、标注、整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写出了一万余字的《家存老地契“契尾”研读》一文,整理完成了全书初稿的编写。
至此,老地契所承载的家国往事得以充分展示。通过该书让人能感受到老地契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活档案和创业史,而且透过老地契,还能深切感受到国运兴则家兴旺,没有国就没有家这一史实,从而对习近平总书记“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这段话认识更为深刻,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2021年8月,工作40余年的我经组织批准正式退休,两个多月后的11月5日,退休后第一件有意义的事如期在德州市档案馆举行。谨以我的捐赠和我的新书向新时代、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