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兰兰报道
本报讯“春争日,夏争时”,又到一年麦收时,微风过后,麦浪滚滚,轰隆响地收割机穿梭在麦田中,目前,我区100万亩小麦机收工作全面展开。
育良种为增收提供种业资源
6月11日上午,义渡口镇的种粮大户周广勇在积极开镰收割。不同于普通地块,他种植的小麦位于我区规模化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区。
周广勇从去年开始繁育小麦良种,在免费得到统一供种、统一去杂、统一除草、“一喷三防”等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产量一亩地能增产50斤至100斤,收购价格比普通小麦每斤高0.5角至1角,村民收入有所提高。
我区自2015年以来,大力推广小麦良种统一供种。2019年获得“全国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称号,围绕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探索发展“繁育+推广”新模式。目前,小麦良种繁育区共育种1.5万亩,4个品种,其中,‘济麦44’和‘济麦22’占比最多。
良种繁育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我区积极扶持山东鲁研(德州)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德州颜农种业有限公司等区内制种企业,大力提高繁种能力,规划利用5年时间整建制建成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为一体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年繁种量将达到7500万公斤。
造良田为增收提供硬核保障
“过去村南的土路只有两米,麦收季收割机都不敢走,去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新建了小型泵站、疏浚了沟渠,还把农田周边的路给修好了,收割机晚上干活也方便了。 ”于集乡石泗淮村的徐长青谈及高标准农田的好处时这样说。
除了道路畅通,于集乡任张村的任道国说,建设高标准农田后,灌溉更加方便,打开水龙头,就能浇地,告别了过去购买浇灌设备的历史。据了解,建设高标准农田后,一亩地每年可节水25立方米,从而真正实现节水、省工、增产的目的。
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是确保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沟相通、路相连、田成方、树成行、旱能浇、涝能排”的效果。我区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力促农民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地实施打下坚实基础。该区先后建成高标准农田65.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今年,该区又投资1.05亿元,预计完成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涵盖4个乡镇。
抓良方为增收提供后勤服务
10日上午,郑家寨镇张庙村的村民姜芸芸在麦田里忙碌着,两台收割机穿梭在麦浪间,三轮车往返运送着小麦颗粒,看着一车车金黄的小麦进仓入库,姜芸芸充满了欣喜和期待。
靠着机械化播种、喷药、收割,姜芸芸一个人管理120亩小麦,“如今有了种植经验,麦收过后打算再流转30亩土地。 ”姜芸芸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规模化种植更易于增收,加上科技、水利等服务,每亩地节本增效在200元左右。据张庙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合介绍,村里探索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台收割机可满足群众需求,平日里合作社也提供托管服务,群众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
我区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粮食种植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鼓励和支持各类服务组织通过“半托管”或“全托管”的方式,帮助农户搞好粮食生产,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00余人,流转土地面积39万余亩,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28家,服务对象8.16万户,其中小农户占95%。
为保障麦收工作顺利开展。我区举办“三夏”农机安全培训班、“安全生产月”活动暨“三夏”农机火灾事故应急演练等,“三夏”小麦收获期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100%,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农业产量、农民收入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