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李新业:甘当群众致富“试验田”
作者:刘瑶报道
  □记者 刘瑶 报道
  本报讯 临齐街道南李村是我区有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但由于村民大都种植西葫芦,蔬菜结构单一,效益连年走低。 2018年,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新业做起了种植结构调整的文章,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刚开始村民们都不接受这个事,都在顾虑种别的能不能卖出去,因为我们村种西葫芦习惯了,已经有了销路,直接推到市场就卖了。 ”李新业告诉记者,南李村种植西葫芦已经有24个年头,已经形成了一套传统种植模式,要想调整种植结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为让村民打消顾虑、放下包袱,李新业在村里第一个搞起了“试验田”,他要用实事说话,开始种植西红柿和辣椒。头年种植效益就很可观,产量也很高,当时,李新业的一个大棚收入就在5万元左右。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李新业,看到他真真切切得到收益,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到种植结构调整中来。眼下,曾经的蔬菜专业村不再靠西葫芦来单打独斗。“新业书记多次带我们出去参观学习,引导我们向多元化种植方向发展。现在我们葡萄套种西葫芦,原来单独种西葫芦一亩的收入也就在3万多块钱,种上葡萄以后,能比以前多收入1万块钱左右。 ”村民李桂业说。“去年通过全区开展的“千名党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我们村首先是党员带头,尝试种植试验田,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通过实验、对比数据,选择好的品种和技术,再向广大村民推广。 ”李新业告诉记者,“现在南李村的蔬菜品种达到10余种,不仅仅只是陵县西葫,豆角、芸豆、苦瓜、丝瓜也很出名。 ”
  为把村里的蔬菜产业做大做强,李新业还充分利用旧村复垦土地,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种植西葫芦、立体草莓等各种蔬果,并且改变了以往种植费时费力的形式,采用滴灌的方式,只要一合电源,肥料和水直接进入到地里,能达到节水70%,节肥30%,使效益成倍的增长,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极大提升了蔬菜品质和效益。
  现在,该村年可生产各类蔬菜5000吨,畅销北京、天津、济南等各大城市,实现人均增收2500元。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李新业:甘当群众致富“试验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