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滋镇——
打通群众致富路 跑出发展“加速度”

  □通讯员 王安毅 报道
  本报讯“现在神滋路,路宽了,还有候车亭,我们再也不怕日晒雨淋了,公交车也能够按站停靠了,出行方便多了。 ”近日,看着神滋路的变化,家住滋镇马家村的王清廉感慨地说。
  在道路修建过程中,滋镇全力配合,共计完成神滋路、郑滋路迁占12.5公里,动土8万方,高标准进行绿化,种植核桃树3000棵。同时,该镇将充分利用好神滋路、郑滋路,延伸公路服务功能,全力打造“民生路”、“产业路”、“旅游路”。

  护治结合保障“民生路”


  “公路上的小损毁如不及时修补,损坏就可能会扩大,甚至变成影响通行的大问题。 ”养护员王同义说,以前农村道路养护不及时,毁坏率极高。近几年,滋镇完善养护制度,加强管治措施,成立了一支49名养护员的队伍,每3公里配备1名养护员,每天进行巡查路面,检查道路损坏、绿化养护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维修,全力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确保群众平安便捷出行。

  物流畅通建设“产业路”

  该镇内柳编产业订单逐渐增多,之前因神滋路窄,大货车进出不方便,编织的产品只能进行转运,费时费力成本还高。“现在路修好了,物流车能直接开进来,缩短了运输时间,节省了不少成本。”柳编工艺技术员刘林说。同时三洄河村10座扶贫大棚种植的瓜果,也能够借助新修建公路第一时间运到市场销售出去,最大限度保持新鲜,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人流活跃打造“旅游路”


  “红色洄河、逐梦田园”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该镇内西南方向,紧靠神滋路,包括柳编产业、红色旅游、核桃产业三个板块。目前柳编产业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年产柳编产品10万件。红色旅游产业建成了全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红色洄河纪念馆、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均在此挂牌,动物标本科技馆正在规划建设。赵屯村千亩核桃园目前已种植核桃树500亩,建设苗木基地30亩。随着神滋路的通车,将极大促进人流量的增加,同时依托“村村通”实现多个分散景点相串联,有力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通群众致富路 跑出发展“加速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