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家乡人,金凤友(左)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1952年,金凤友(前中)在遂宁军分区文化速成学校学习
金凤友在营山县红军桥广场回忆当年抗战经历
陵城籍入川老革命金凤友
1984年,金凤友三儿子金福勇入伍时全家合影
年过九旬的金凤友坚持每天看书读报
他有着71年的党龄,他参加过游击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文革期间受过错误批斗,但是他始终不忘记自己是一个兵,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着后代,感染着身边人,他就是陵城籍入川老革命——金凤友。
人物简介:
金凤友,男,1926年10月生于陵城区经济开发区金庄村,1942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47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军南下入川后,定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1991年离休,现享受副厅级待遇。
5月13日,记者跟随区党史办负责同志一行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的金凤友老人家中,“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呀,不远千里来看望我,我内心真是太感动了。”见面的第一刻,金凤友老人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说起这些年来的坎坷经历,年过九旬的金凤友记忆犹新,他年少参加游击队,后来加入到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参加数次战斗,随军南下入川,转入地方工作,文革期间受到错误批斗后下放农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上纠正了反右及文化大革命错误,恢复落实政策在营山县物资局工作,直至离休。
一心抗日 英勇杀敌
金凤友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从小没上过学,放牛、割草就是金凤友对小时候的回忆。当时,日军全面侵华实施“三光”政策,鲁西北成为日军“扫荡”的重点区域,看到日军在自己的家乡肆意侵占,金凤友从小下定决心,要积极参加抗日行动。
1942年,年仅16岁的金凤友在家乡参加了抗日游击队,“我们游击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打鬼子、挖战壕、破坏日军交通和通讯设施。我们抓住日军夜间不敢出门只能躲在岗亭等弱点,就在夜晚采取行动。敌人白天铺上铁轨,晚上就被拆毁。我们还利用夜间剪断日军电话线,给日军造成补给困难,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 ”金凤友回忆说。令他十分难忘的事情就是,除日军放哨活动,当时称为“摸夜螺丝”——每到夜间日军躲进岗亭不敢出来,只有哨兵站岗巡逻,他们趁黑机智悄悄逼近,从背后将哨兵扳倒抹掉,每杀一个鬼子心里骄傲又痛快。此外,抗日游击队还用自制的土枪、鸟枪、刀矛等武器与日军迂回作战,为大部队作战和保障战斗胜利打下了基础。“小小游击队对敌人的破坏力必定有限,只有参加革命,参加八路军,加入共产党,才能为抗日战争做出更大的贡献。”金凤友说。1947年2月,金凤友在当时的山东省平原县参加了八路军,任八路军61军181师541团三营通讯员。当年,金凤友还在山东枣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15年9月,金凤友被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授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两次负伤 转战南北
1947年4月,金凤友在山东蒙阴县参加了由陈毅、粟裕指挥的孟良崮战役,主要任务是攻抢山头。金凤友记忆犹新,他们下午两点出发紧急行军,一路负重疾跑,到第二天天亮才到达山下,接着冒着敌人子弹进攻,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奋战,他们抢到了山头。可是,当天天黑时敌人又抢去了山头,于是敌我双方激战通宵,我军终于又把山头抢了回来,此次战役我军歼灭敌人三万多人。可是,金凤友也在此次战役中受伤,被敌人的子弹穿入右臂,弹片至今残留体内未能取出。
当年,在山东滕县,金凤友还参加了滕县战役。“这次战斗也十分惨烈,敌人把我们逼进一块洼地,然后扔炸弹。当时敌方力量强大,我们只好从前一天埋伏到第二天夜晚才有机会冲过去,但冲过去必经过一条河,我们只能趁黑游水而过,用了三个小时才从刺骨的河水中游过去。 ”回忆起当年的战争,金凤友历历在目。“1948年1月,部队在河北邯郸稍作整训,又开往西北战场,我又参加了徐向前指挥的临汾战役,太原战役,多次遭遇胡宗南、阎锡山等部队。 ”金凤友说。 1948年底,又参加攻打宝鸡、抢占秦岭的战斗。其中秦岭战役由贺龙指挥,他们步行120里,一守一攻,一现一隐,打了两个多月才获胜,战斗期间,金凤友的右腿还受了重伤。“自己受点伤不算什么,能多杀敌人,早日解放全中国是我们当时最大的心愿。 ”金凤友激动地说。
建国后,金凤友先后被授予“解放华东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西南纪念章”、“全国解放纪念章”。
三代当兵 保家卫国
“部队是锻炼人的地方,是教育人的地方,部队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一样,通过部队锻炼才能更好地成长,你们长大后都要去部队锻炼。 ”金凤友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这样要求。他的三个儿子中,因为老二是残疾人不能进入部队,大儿子和三儿子纷纷接受了部队的教育和培养。
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做到的是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命令。金凤友时刻对自己这样要求,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1949年底,金凤友随贺龙部队南下入川,在四川遂宁编入西南军区,任61军181师541团三营一连连长。1951年至1952年,在遂宁军分区文化速成学校学习,1953年转业后被组织安排到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编入地方从事经济建设工作。面对当时的分配,金凤友起初也是徘徊犹豫,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参加工作,这也就意味着以后要在这个地方长期奋斗下去,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要讲原则,组织的安排必须服从。从此,金凤友开始了自己在营山的工作生活,1953年至1960年期间,他先后担任营山县粮食局打米厂厂长、营山县水泥厂党委书记、厂长等职务。金凤友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与当地人民医院一名妇产科医生结为夫妻。可是,美好幸福的生活并不顺利,1960年9月份开始,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受错误批斗,金凤友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一直到1974年落实政策、恢复工作,又被安排到营山县物资局直至离休。“父亲的一生很不容易,作为兄弟姐妹的大哥,我从小听从父亲的教导,受父亲的熏陶,当兵保家卫国已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光荣传统,我们家已经实现了三代当兵。 ”金凤友的大儿子金福川说。
看到国家的富强和繁荣,金凤友时刻以自己是一个兵感到光荣。“祖国是真的强大了,我也是一个兵啊,我骄傲。 ”去年,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时,金凤友看着电视眼泪就流了下来。
四世同堂 不忘初心
“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更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定要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金凤友不止一次对儿女们说。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过普通的革命工作,但他对党那种深沉的纯粹的爱常常使子女们动容,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在金凤友的子女们心目中,有两个词最能概括父亲的特点,那就是“严厉”和”节俭”。金凤友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严格,他的子女中,有公务员、有教师、有工人,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得非常出色,金凤友时刻教育子女要以工作为重。“每当我们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或者是参加工作,父亲都会嘱咐我们,到新的地方,一定要比工作、比学习、比进步,不能比吃、比穿、比玩。 ”金凤友的女儿金晓蓉说。
金凤友经常对子女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离休后,他依然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保持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如今,金凤友的家庭已经四世同堂,他的孙子孙女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家庭,金凤友仍然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坚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老两口依然住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的一所不足60平米的老房子内,虽然房子老旧,但是老两口的生活其乐融融,金凤友还一直关注时事政治,每天坚持看报纸、看电视,关注着国家的大好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初就树立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就是要求每名党员必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牢记党的优良传统,不能迷失更不能自失。有着71年党龄的金凤友不忘初心,以实际行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杨洪涛 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