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陵城报20180329期 >> 第02版:要闻
落地项目54个,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入驻企业多了,回乡就业的多了,居民的获得感强了——
产业合作区吸引力缘何而来?


  □通讯员 王传禄侯振宇
  2017年初,历经艰难繁琐的入户调查摸底、信息核对公示、签订搬迁协议等工作后,产业合作区3953套楼房平稳分配至3281户群众手中,10000余名农民完成了由村民变居民的脱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块神奇的土地作为京津冀产业协作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插上了转型升级的翅膀。截至目前,产业合作区已落地项目54个,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入驻企业多了、回乡就业的多了、居民的获得感强了,已成为产业合作区的新景观。产业合作区靠什么吸引了项目、留住了人才、安定了民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培海深有感触地说:“乘国家发展东风,精心贴心筑巢引凤,是基本措施;创造优良环境留住客商,是重要关键;让居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他们责无旁贷的工作初心。 ”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产业合作区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业强区”的工作思路,快补短板,勇于创新,撸起袖子加油干。从拆迁清零到高端智慧产业集聚,这个过程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始终坚持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的理念,不搞形式上的政策洼地,在基础设施和贴心服务上狠下功夫,用真诚架起与客商沟通的“连心桥”。为了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还专门规划了北京工业园和天津工业园,形成了左连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右接陵城区“4+2”产业园的工业布局,形成了德州市全速融入京津冀,实现协同发展的主战场,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大的好项目陆续入驻。
  产业合作区双向六车道的高标准道路纵横交错;高铁站就在身边;电力、燃气、取暖、通讯、有线电视等各项完善的配套设施,这些宜居宜业的“硬件”令投资者恋恋难舍。总投资17亿元,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瑞冬集团,就是充分看到了这里的环境和服务,一期投入7.6亿元后顺利投产,全部达产后,利税可突破1亿元;总投资24亿元、作为京津高端菜园子工程的智慧大棚项目,经过市、区两级领导的积极协调和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努力,最终花落产业合作区,目前正热火朝天地开工建设。在这里落地的项目投资者欣喜地感到,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还是园区承载能力,产业合作区都处于华北地区领先水平,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最良好的空间。杭萧钢构等多个上市大企业扩张外迁,希望“承接”的地方不在少数,而最终选定产业合作区,这与产业合作区干部执著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软”“硬”兼施,提供最优良服务
  为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产业合作区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至上”的服务意识,认真落实相关规定,时时刻刻擦亮“真心服务”、“亲商共赢”的服务品牌,全面激发客商的扎根活力。为增强“软件”功能,他们还重点实施了治安联防机制、清新空气打造、网格化管理、河长制、工地扬尘治理等一系列综合举措,重拳治理环境污染,为入驻企业营造优质的生存环境,让客商留得住。
  在此基础上,管委会换位思考,努力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坚持经常与市有关部门沟通,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亲商”活动,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他们认为,对挑剔的客商,说明自己的真诚与诚信有了效果,就越要加大工作力度,直至成功。他们还要求招商干部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以积极的态度响应,真心维护每个客商的利益,抓住每个服务机会,以真心换真心,用诚信来吸引投资者的“慧眼”。同时,对在产业合作区内工作的引进人才,管委会经常派人与之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并解决其遇到的困难,让这些精英在这里有家的感受,从而激发了客商更大的创造力。
村民变身居民,获得感大增
  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21个村庄的产业合作区村民实现了整体搬迁入驻新社区,居民的生活怎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党工委、管委会把这件事自始至终牢牢地放在心上。他们一方面组织大家进行“粮改菜”种植新模式尝试,一方面倡导党支部和党员干部领办创办种植、养殖、农机服务合作社,大部分村民以土地入股,参加分红,腾出的劳动力在附近企业再就业,实现了身份转变、收入增加。“以前这里大部分是平房、土坯房,交通也很不便利。现在是住的好了,心情好了,收入也高了。 ”说起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宋延文的感触颇多。宋延文原来住在冯家寨村,村子进行搬迁改造,全部搬到了凤仪城社区,住上了名副其实的高楼大厦,全部是城市公建配套格局,给宋延文这样的一大批年轻人增添了几多潇洒和尊严。而青年张晓磊已从地地道道的农民身份,变成了就近工作的企业骨干技术工人,每月收入四五千元。离家近了,下班或节假日还能时常与家人团聚,全家其乐融融。像宋延文、张晓磊这样的情况,在产业合作区比比皆是。
  随着产业合作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投资,当地人就业岗位明显多了起来。管委会为方便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他们进行岗位技能免费培训、春节前后利用在外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等办法,让当地人喜不自禁,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喜看“凤还巢”。如今,开放发展的产业合作区就业之路更加宽广,居民收入明显增多,人们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据了解,目前产业合作区返乡就业的不下几千人,占到产业合作区企业用工人数的近半。
更多>>  陵城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产业合作区吸引力缘何而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