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七旬老人义务修路16年爱心感动乡邻
  □通讯员 侯长舟 陈启忠
  在糜镇陈家至张习桥这一条路上,人们总会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推着一辆脚蹬三轮车、手拿一把铁锨不时对道路的坑洼处进行培土填平,动作相当娴熟,他就是16年如一日,为村民义务修路、补路,被人称道“活雷锋”的陈文平。
  陈文平今年69岁,十六年前,在化工厂内退的陈文平回到了老家糜镇大陈村,本该在家中颐养天年的他却发现村里通往张习桥的土路上有好几百个坑洼,一遇到阴雨天气,土路泥泞不堪过路行人叫苦不迭,行人和车辆几乎无法通行。看到这种情况,他便产生了把这条小路修好的想法。说干就干,陈文平自己出钱购买了一辆三轮车,放上铁锹、铁锤、镢头等工具,还从村西的窑厂找来一些残剩的石块、砖头等建筑材料,开始从事路面维修。他用铁锤把石块、砖头等砸成小块,撒到路面的坑洼处,倒进去一些土渣,用铁锹等工具填平后,再用铁锤慢慢砸实。就这样,在他每天坚持不断的努力下,路面上300多个大小坑洼,都被他填平修复了。
  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无论是酷暑烈日,还是刮风下雨,陈文平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维护工作。一旦发现路面有破损,他就赶紧拿来工具修复好。“过去孩子们上学特别不容易,有一次因为路面不平发生了翻车,几个孩子受了轻伤,都是路不平惹的祸。 ”陈文平说,修路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有时,为修好一段路来回要反复走上几十趟,一天下了腿都累肿了,回到家一下子就瘫倒在沙发上,老伴总是心疼地说:“你这把年纪了,在家享享福,累成这样何苦呢! ”老陈笑着说:“路填好了,大家走着平安顺畅,比啥都好!”过几天他依然带着铁锹出现在土道上,平土、碎石、挪石、填土,朴实平凡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不但没有泄气,而是越干越有劲。
  榜样的力量是无言的行动,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村民自觉地维护公路,以往浇水路上的土台子没人管,都是靠陈文平去清理,现在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人们浇完地会自动地清除掉。
  2004年,村里去张习桥的路修好了,变成了泊油路,陈文平并没有停下来,维护路面保护路面又成了他新的护路任务,很多时候看到陈文平骑着三轮车在马路上巡逻。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柏油路出现了很多破损,路面有的出现了大洞,还有的路面已经裂开,陈文平就把一个个小坑用砖头填满,铺平,路面垫高,尽量保持马路的平坦,并及时清理路边的杂草。
  过去陈文平的做法也被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说他缺心眼,是个傻老头,陈文平不为所动,总是憨厚地笑笑。慢慢的,大家被他的坚持所感动,说闲话的人少了,家里人也由他去了。修路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每天吃完早饭就带好工具去修路,挖沟取土,垫平沟渠,拓宽路面,这些活对年轻人来讲不在话下,但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陈文平的事迹感动了好多人,他也被镇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面前,陈文平很谦虚,他说他做了一个共产动员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他今后只有还能动,就坚持下去。
  常言道: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陈文平多年如一日,义务修路的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十六年了,他默默修路,为人们做了很多平凡的好事,不图名、不唯利,真是一名好党员啊! ”这是群众对他高度的评价,也道出了村民对老陈的深深敬意和赞许。展望以后的生活,陈文平表示,他会把自己的这项“义务”进行到底。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七旬老人义务修路16年爱心感动乡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