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办好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小事
记滋镇马家村党支部书记李辉亭
  滋镇马家村位于滋镇西南方向,全村人口794人,共232户,村内党员18名。自1990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李辉亭积极围绕农民增收,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创建村庄精神文明这几条主线,使马家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几年来,凡是遇到牵涉千家万户的大事,村支部书记李辉亭都召开村民大会,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做好村级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知情、让群众参与,群众的积极性高了,村两委的工作也就好做了”李辉亭说。近几年,村党支部更是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在区委开展的三包一联活动中,村党支部严格要求十几名党员定期到所包群众家中走访,征求意见,然后认真梳理、总结,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村两委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解决,切切实实地为群众解决了不少问题。问题解决了,群众带上礼品上门致谢,都被李辉亭婉言谢绝,他对村两委干部说:“群众愿意找我们办事,是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们是为了群众的东西去给群众办事,那就把我们的党性丧失了”。“村里的环境卫生是大伙儿的脸面,这脸得常洗常净。 ”多年来,李辉亭一直重视村里的环境卫生工作,每年在农忙后都组织党员群众对村内垃圾进行一次集中清理。 2014年4月份投资2万元修建了道路两旁下水道,进一步解决了雨季排水问题。去年以来,他又积极响应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号召,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60余人次开展了清理活动,彻底清理了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每天广播宣传环卫知识,选定专人担任保洁员,定时打扫卫生。为了方便群众投放垃圾,投资5000多元在村内修建了5座高标准垃圾池,配置了15个垃圾桶,实现了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为了美化环境,今年春天又在村内道路两侧种植了2000多株冬青、垂柳等绿化苗木,对村内6000多平方米墙面进行了粉刷。现在村内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乱扔垃圾的现象不见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了,村居环境真正实现了美化、净化。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最怕涝和旱,为使群众能使群众能够及时浇灌上黄河水,村支部每年都带领群众对村内沟渠及时清淤,2014年又投资5万元对村西南1200米的灌溉沟进行了清理,在沟渠两岸和村村通公路两侧植树4000多株。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李辉亭多次邀请畜牧局、农业局的专家到村给村民授课,现场解答养殖和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村内个体经济和养殖大户不断涌现。为了给他们解决资金和土地困难,他积极为群众协调创业资金,到土管所为他们跑手续,解决创业路上的难题,目前村内个体工商户有8家,个体养殖户达到6家,粮食产量也连年攀升,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2015年,为了使全村17户贫困户尽早实现脱贫,李辉亭多方跑资金找门路,进购了34只羊,分配给每个贫困户,鼓励支持靠养殖勤劳致富,为全镇的精准扶贫工作开了先河。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村支部积极筹资利用村内空地建起1000平方米的文体小广场,对村内40多盏路灯进行了更换,方便了群众晚上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组织成立了广场舞蹈队,还为文艺爱好者定做了统一的活动服装,购置了音响等器材,鼓励她们积极参加镇上组织的文艺活动。村内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由他们牵头带领几名有威望的党员和老人进行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解,几年来,村内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环境良好。为了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李辉亭带领村支部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善行义举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等模范典型20多人,2014年11月份,全村村民纷纷伸出爱心援手,自发为身患重病的李红军捐款5000余元。现在村里打麻将的少了,聊闲天的少了,干事创业的多了,形成了邻里和睦、孝老敬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办好群众关心的每一件小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党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