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我区城乡环卫群众满意度名列全市第一
全省上半年电话调查中,我区取得9.44分的好成绩
作者:赵霞



  □记者 赵霞
  近日,区文明办传来喜讯,在七月份全省上半年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我区以9.44分的好成绩位列全市11个县(市、区)第1位,在全省132个县(市、区)位列第11位。今年以来,我区始终坚持将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彻底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重点工程来抓,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区上下精心组织,强化监管,齐心协力,以钉钉子的精神,敢担当,不松懈,凝神聚力,共同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深入开展,全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节节攀高,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加大设施配套筑牢根基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基础设施是打赢城乡环卫一体化这场攻坚战的基础。我区率先从加大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着手,为全方位开展环境清理打牢基础,加大垃圾桶投放力度,并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合理配置资源。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近16万个垃圾桶“上岗”,保洁员2000余名,城区生活转运站1座,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11座,垃圾转运车11辆,垃圾挂桶收集车25辆,已实现全部运转。
  为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大文章,让农村常洁常新、农民长期受益,我区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安排方案,由区财政投入2200余万元给予资金保障。同时,我区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各乡镇(街区)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员动员,全民参与,整合资源,攻坚克难,并加大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分层监督考核机制,将其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发动群众确保长效推进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农民群众是最大的受益主体,只有广泛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提高群众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认识,充分调动群众的支持率和参与率,才能让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长效保持。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任相国说。
  我区把发动群众参与作为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长远之策,各乡镇(街区)通过逐村召开党员干部会议、群众代表会议、全体村民大会,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修改制定村规民约,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具体任务全部纳入到村规民约中,以村规民约统一群众思想、提高群众意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增强群众自律、自觉,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导群众树立“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环境自己管”的理念。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我区各乡镇(街区)每10天召开一次由乡镇(街区)党委书记或分管负责人参加的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议,一环扣一环,研究提升工作水平。同时,为鼓励广大农民群众讲文明、树新风,我区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和乡村文明行动结合起来,加强农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善行义举“四德榜”、文化宣传墙等文化阵地的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村,文明样板村、示范村。
“数字监管”实现无缝覆盖
  “我们的手机上都装有‘城乡环卫通’APP,通过它,我们可将辖区村庄环卫巡查情况即时上传至‘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这样一来,能够有力地提升我们的工作成效。 ”近日,陵城镇曹都龙管区书记孙兰珍说。
  为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化、有效化运转,我区投资260余万元,建设运行了“数字化城管平台”,用数字化管理助推城乡环卫长效化运转,平台可快速发现并处置问题,对重点路段区域进行有效监控,城市管理由人工向智能化转变,对23辆乡镇垃圾收集车、11辆垃圾转运车全部安装了GPS定位软件,指挥中心可对车辆位置、运行轨迹、作业情况的实时跟踪统计,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每天对各转运站垃圾压缩量以及所有垃圾收集车辆的行驶里程、行驶时长、覆盖村庄进行跟踪统计,并将数据在“陵城乡村环境提升”微信群中进行公示,对服务不到位的车辆进行考核,扣罚当月经费,每周将各乡镇垃圾压缩情况在全区通报。这标志着我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全市率先全面实现数字化监管。同时,我区组建起覆盖全区近900个村庄的信息采集员队伍,采集员需要每天对所辖村庄进行巡查,将主次街道环境、保洁员在岗情况、垃圾池清运情况、大湾坑塘情况,以视频、图片的形式上报,每两周确保辖区村庄上报一遍。指挥中心还通过位置定位,实时、随机抽查村庄环卫情况等方法对采集员进行监管。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平台的上线,节省了以往督查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精细化、高效化、常态化运转。“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计划在城区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垃圾区域内无害化处理,加大购置垃圾收集车,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市场化运行,建立起长效机制,力争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全区打造整洁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任相国说。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区城乡环卫群众满意度名列全市第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