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密切联系群众 建立网格体系 突出问题导向 改进工作作风
我区“三包一联”架起干群连心桥
  □通讯员 万传泽
  近年来,我区以习总书记批示精神为统领,从信访大厅建在县委大院,到实行县委委员联系片区,继而建立起以区委常委包乡镇、区委委员包片区、区委管理的科级干部包村居、党员联系群众为内容的“三包一联”网格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法上进行了新探索,党员干部作风得到转变,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提高了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为全区跨越发展积聚起最坚实的民意支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顶层设计 建立网格体系夯实群众基础再塑鱼水情深

  近年来,我区坚持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障,让党员干部走进乡村,踏入家门,传播党的声音,解答党的政策,听民声、察民意,实现了联系群众“全覆盖”、“零距离”、“全天候”,搭建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建立网格化体系,将全区15个乡镇(街区)的990个村居划分为55个片区,把每名党员干部都编入网格,即:11名区委常委和人大政协党组书记每人包1个乡镇(街区),区委管理的99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包1个村居(社区),全区12368名农村党员每人联系5-15户群众,实现了群众全覆盖和党员干部“四级”联动,做到了无缝对接。拓宽联系渠道,撰写《民情日志》,发放《便民联系卡》,设立工作室,安装意见箱,开通便民联系热线,公开包联责任网格及责任人信息等五项举措,特别是将印有“四级”党员干部姓名、职务、电话的《便民联系卡》发放到全区每个家庭,群众可以一个电话,随时联系到党员干部,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丰富走访形式,通过设立集中工作日,每月定期下访,即每月1日为区委常委包乡镇集中工作日,1、15日为区委委员包片区工作日,5日为科级干部包村居工作日,25日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日。今年11月份,我区开展了基层党建大调研活动,对全区12万户群众进行逐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诉求,做到了乡不漏村,村不漏户。
牢记公仆本色 解决群众需求包联服务彰显爱民情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全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我区不断创新载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借助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为民服务活动,推动工作落实,用汗水换取百姓的认可,用辛勤付出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三包一联”工作中,我区明确服务内容,确定了帮理清发展思路、帮壮大集体经济、帮基层党建、帮群众致富等“十个帮”的服务内容,为包联干部开展工作指明了目标,在畜牧养殖、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村集体经济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把涉及76个部门,包含17大项、111个小项、226个具体事项办理职能部门电话、办理流程、政策规定等编成《便民服务手册》,送到群众家中,一个电话,群众就能知道办事找谁、怎么办;实行村级代办员制度,落实“党员服务月活动”,开展了“暖冬行动”,实施了“一十百千万”工程,开展了“组团帮扶”,今年在此基础上又实施了“重点项目集中攻坚”工程,所有承诺项目都进行了公开,接受群众监督。除此之外,我区还开展专项服务活动,连续三年在麦收、秋收期间安排包联干部深入村居协调收割机,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城乡环卫一体化活动中,包联干部带头拿起扫帚、铁锨,投入到乡村文明行动中,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赏。
  三年来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实事2万余件,大到铺路、修桥、挖沟渠等基础民生工程,小到为村里义务清扫大街、为困难群众送棉衣棉被、资助困难儿童完成学业,涵盖了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突出问题导向 健全处置机制问题处理以群众满意为标尺

联系服务群众的关键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区建立了完善的问题收集、解决、反馈处理机制,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合法、合理、合情处置群众诉求。
  工作伊始,我区为包联干部印发了《工作手册》,开展专题培训,提高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党员干部在走访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三级”办理制度,即根据事件的大小、性质分为三类,其中,急事小事具体事由包联党员干部当场办、承诺办;涉及多个部门、乡镇的由区委常委协调办或由工作办公室督办;疑难问题由区委研究集中办,共性问题由区委、区政府出台政策统一解决等。同时,建立群众满意评价制度,把办理情况第一时间告知问题反映人并进行电话回访,征求群众意见,对于不满意的,通告受理单位,限期办理,直到群众满意为止,并将办结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数据,纳入年终考核。
推进教育引导强化制度约束作风建设成为新常态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我区在三包一联工作中加强教育引导和规范化管理,注重群众评判,强化结果运用,在党员干部得到历练成长的同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态度得到根本转变,对群众感情逐渐加深,群众观念日益加强,实现了从硬性约束到自觉自律的转变。
  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包联干部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下发包联干部“十不准”工作规定,明确“雷区”、画设“红线”,设立曝光台,在集中工作日采取现场督导检查方式,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将包联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设置了服务热线,接听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从实、从快予以处理,年终考核请群众对包联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和满意度测评。三年来,从坐等群众上门,到主动下村服务,从“你问我答”到主动询问,先后有畜牧、市场监管、农业、民政等23个部门把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一些事项的办理“搬到”社区村居,在主动为民中,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群众用这样的顺口溜表达了对“三包一联”的感受与期望:“‘三包一联’就是好,人民群众离不了,长此以往抓下去,群众生活会更好! ”
激发党员活力 搭建党建平台筑牢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个火种。在包联工作中,我区特别注重搭建党员参与平台,以活动促使党员权利和义务归位,激发农村党员活力,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2014年,我区结合教育实践教育活动,安排包联干部深入村居指导农村党组织开展教育学习,安排包片区的区委委员和乡镇党委书记先后组织两次集中上党课活动,党员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得以重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充分利用“一联”这一平台,借助“不变的本色·党员在行动”主题服务月活动和“一十百千万”工程,让12368名农村党员动起来。活动开展至今,全区共成立了404个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涌现出如刘传红、杨金洲、高明荣、李前进、秦延辉等等等一批优秀党员和先进党组织,他们主动服务群众、带头致富、破解难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体现。党员权利和义务归位,党组织团结有力,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群众对党员干部更认可,对班子更信任,实现了以优良的党风带民风,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风尚更加文明和谐。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区“三包一联”架起干群连心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