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浓浓腊味 悠悠情思
  年近不惑,少了少时的激情与棱角,空暇时间却更愿意追忆过去,进行反思和总结。嗅着逐渐飘近的浓浓腊味,思绪也回到了儿时暖暖的新春里······
  那时的天很蓝,空气很冷,村里的人很少,心却很暖。那时的春节不如现在短暂,时间界定好像也不明确。在农村孩子的眼里,仿佛一进腊月门,就开始迈入幸福的殿堂,新春已经开始啦。直到二月二“龙抬头”,这惬意的日子才宣告结束。
  那时的腊八粥,是母亲提前一天泡好食材,于腊八一早,追逐最后一抹月光,点燃厢房的大灶,拉起蛮有节奏感的风箱,慢火熬制的。里面有外祖母亲手晾晒的大红枣,个大味甜;有母亲一粒粒挑选的红豆,圆润饱满;还有平时少见的冰糖……揭锅的一瞬间,雾气弥漫,香味沁脾,不顾母亲切切的叮咛,馋嘴的孩子端着碗,垂着头,唏嘘着,吹着气……早已囫囵吞下,那滑稽样至今想来让人捧腹。
  扫除日,一般由母亲选一个带六或八的吉利且阳光明媚的日子进行,有“除旧纳新”之意。扫去污垢,洗去晦气,虽劳累,却不敢略去。新年新希望,日子才会越过越顺当!于孩子们,这一天只需帮忙搬搬抬抬,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闭紧你童言无忌的小嘴巴,这在当时颇有点神秘感。
  接下来就到了小年腊月廿三,引人入境,初尝新年小滋味。紧接着到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这是最隆重的日子。酒肉齐全,鞭炮备好,新衣到位,亲人归来,只剩欢庆。
  三十晌午开始弄上最好的佳肴,拿出攒了一年的好酒,举杯换盏间,内心深处的一点积怨误解,借此烟消云散。三十晚上即除夕,早早吃罢翻身火烧,全村男女老少整点齐聚村外最宽敞的打谷场。玉米秸、棉花柴已堆成小山,鞭炮分类摆放在不远的胡同里。年龄稍长者,拿着沾满柴油的木棍;年轻胆大者,点燃手上祖父母亲手制作的松香;男童们不甘示弱地拿着钻天猴凑热闹;余者则按逆风向站好,成为了粉丝观众。一切就绪,点燃柴堆,火光照亮整个小村庄。照的孩子们的脸红彤彤的,如点了胭脂;照在身上暖暖的,犹如春天。
  零点的钟声敲响啦!第一个二踢角飞上了天,噼里啪啦、铿锵、嗖……邻村的爆竹声同一时间也和着应着。被火光映红的夜空,变的五彩缤纷,绚烂多彩!地上的人们转眼忙了起来。拿起自己喜欢的鞭炮,用松香点燃,放飞希望,放飞梦想。真是鞭炮齐鸣,普天同庆,好一排热闹景象!
  初一凌晨的三四点钟,孩子们刚刚合上眼,就从被窝里被拽了出来,揉着惺忪的双眼,任母亲给换上新衣新鞋,任翻来转去,也绝不吵闹!因为在这一天,我们又添了一岁——孩时的我们天天盼望快快长大!最重要的是可以成群结队的跟在家长身后去拜年,由此学会了磕头。顺便说一句,那时村里还是蛮尊重女孩的,凡是未出嫁的女孩一律不磕头,只问好罢了。每每逢别人夸你几句,那真是比吃了蜜还甜。压岁钱一元、两元、五元已是奢侈。有一年,我还为外祖父给晚了压岁钱而变向找理由大哭了一场。
  快乐就这样持续着,你可以吃好的,穿新的,可以撒欢,可以淘气,平时严格的家长也变得更慈爱,这时是完全自由的、放松的。好想紧拉它的手不放……
  很快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外上班的父亲买回糯米面,吃着汤圆,那可真叫甜到心里了。
  二月二龙抬头,是理发的日子,也是开始新的征程的日子,开始了新的一年中新的中规中矩的生活!
  好想再过一次童年的新春,再次牵住亲人的手。
□崔淑敏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浓浓腊味 悠悠情思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副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