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自来水厂一角
□记者任晓敏
“陵县的自来水公司这种运作方式也很好,自来水公司在各个地方都是事业单位,政府还得给他补钱,服务态度还不好,还挣不出钱来。陵县的这个是企业化运作,工资3000多块钱,还能给县里交税,这种体制多么好啊!在这方面,就是要放开,外资都可以进来。 ”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我县视察时,对县自来水公司企业化运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从“体制内”到企业化,经过十年的努力,我县自来水公司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之路。
从“香饽饽”滑向“大包袱”
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79年,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城区居民最早喝的自来水实际上是浅井水,因为我县地下水位低,深水含氟高,对人体有害。但是浅井水含铁高,苦咸味重,沏一杯茶,第二泡的时候水就成了红色的。
回想改制前的自来水公司,现任公司副经理的王连勇觉得难以施展抱负。王连勇是1993年分配到公司的中专生,学的是城市给水排水专业,在整个公司180多名职工中,只有他和一个叫侯敬才的同事专业对口。工作不久,他发现这个单位是个“香饽饽”:人们工作清闲,没有什么活儿,哪怕有群众反映有停水、管道破裂等问题,也是一副不急不慢的样子。就这样,180多号人“磨洋工”,四万多城区居民喝着苦咸水。
迫于市场压力,自来水公司1994年改制为企业,但是只有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发生了改变,实际上,经营模式等一如既往,企业化有名无实。由于人员多、负担重、市场打不开,自来水公司逐渐走向下坡路,很多职工觉得“没奔头”,陆续离职。到1997年的时候,职工工资发放都成了难题,很多科室形同虚设,一些重要科室,比如生产技术股、安装股等只剩下了空壳,60%的职工待业在家。老职工侯敬才说:“都是因为厂子没有发展思路。 ”
但是,侯敬才做梦也没想到,十几年后的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我县视察,握住他的手询问时,他能够自豪地告诉总理,自己的工资比当地的事业单位高出一千多块钱。
市场化甩掉“包袱”获新生
自来水公司真正实现企业化运作,始于2005年。这一年,县水务局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重新调整,新上任的经理宋大水明确了公司的发展目标:以管理和质量赢得市场。
以管理求效率。宋大水上任后,首先带领维修队对水井、管道全部进行了维修和更新,又新打了5眼井,基本上可以维持城区24小时正常供水。紧接着,又着手充实人员,建章立制,健全科室。公司还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每项工程的责任实行三级分解,即公司经理承担20%责任,业务科室承担20%责任,施工队伍承担60%责任,哪个工程出现问题,相关人员均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公司上下形成了“人人都是当家人、人人肩上有担子”的浓厚氛围。
以质量求效益。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我县于2007年6月投资4900万元新建水厂,依托水厂为源头,将管网向农村延伸,为城乡居民输送同源、同质、同价的黄河水。新建的水厂日可处理黄河水3万吨,当年12月份投入使用,城区居民首先告别了苦咸的地下水,喝上了甘甜的黄河水。公司选送了20多名高中学历以上的职工到济南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为保证水质,每天进行11项日常化验,每月进行43项常规化验,每年两次进行106项水质全分析化验,自2007年至今,水质每年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制水、供水”能力大幅提升。水质提高了、供水有保障,城区自来水普及率一下子从原来的60%提高到98%,公司不光足额给职工发了工资,还补齐了养老保险。
如今又成“香饽饽”
从“体制内”走出来的自来水公司,不光怀揣过硬的本领,还秉持着良好的服务态度。
现在,无论哪里供水出现问题,维修工人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用户的投诉会影响公司对职工的考核。为尽量避免供水故障给用户带来不便,公司安装了管网检测系统,通过电脑实时监控自来水管网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措施。每年春节确保供水是大事,公司领导会轮流值班。 2012年,年三十中午刚放了一挂鞭炮,饺子还没出锅,值班的王连勇就接到报告称城区南环路某处自来水管爆裂。他立即带着维修工人赶到现场,当时喷涌出来的水变成了冰,铠甲一般覆盖在路面上,四驱的小轿车在上面直打滑,王连勇跟工人们一起奋斗了三个小时,终于恢复了正常供水。少了“衙门气”,多了服务意识,自来水公司赢得了口碑。
从“体制内”走向市场化,经过十年的努力,不仅实现了从财政供养到自我供养,去年还纳税120万元,自来水公司又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