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感受新生活 喝彩新变化
“两区同建”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作者:照明特邀记者延滨
  □记者照明特邀记者延滨
  破旧的农舍、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还有随处圈养的家禽,厕所、猪圈在一块,垃圾、污水四处横溢……这都是以前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今,我县很多乡村已经改头换面,焕然一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和绿化、亮化、美化、硬化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宛若一幅绝美的山水诗画,勾划出农民美好的生活画卷。
  近几年,我县把“两区同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社区建设,越来越多的群众告别了旧平房,搬进了新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今年79岁的李德金是陵城镇五李社区的居民,前几年李德金因身体不好干不了重体力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为便于老人养病,每年冬天在青岛定居的儿子都会把老两口接到他那里。春节不能在老家过,这让老两口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2年一入冬,李德金和老伴搬进了社区刚建成的楼房里,终于和家人在老家过了一个团圆年。五李社区由南李、西李、前李等5个村庄合并而成,2009年陵城镇开始谋划社区并居点建设,2011年底,社区一期工程220栋别墅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2年5月,社区二期工程开始建设,目前已有800多户居民在新家开始了新生活。
  从旧平房到新楼房,从村民到社区居民,群众从质疑到接受、从期盼到实现,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天忠见证了全过程。“楼房不方便,家里收获的粮食没地方放”、“费用高,什么也得花钱”……据李天忠介绍,一开始附近村民都对上楼“不感冒”。通过走访,镇村干部了解到,怕买不起楼、住不起楼、生活方式不适应成为群众上楼的最大障碍。为此,该镇制订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并多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到先进社区参观,统一大家的思想。通过做工作、身边比、外出看,群众思想上的疙瘩逐渐解开。社区居民李春叶一家有六口人,前几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右脚,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许多外债,沉重的生活压力全落在儿媳宋滨琦身上。 2007年,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宋滨琦一家通过土地流转建起了两个西葫大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2012年,社区二期工程开工,看着整齐漂亮的楼房,宋滨琦既想买楼,又怕买不起,犹豫不定。了解到宋滨琦的顾虑,李天忠来到她家,给她们算了一笔“明白账”,宋滨琦最终下定决心订了两套85平米的楼房。“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如今我们一家有两个85平方的楼房,一个四楼一个一楼,很方便。 ”像宋滨琦一家一样,越来越多的群众受益于社区建设,感受到新家园的便利和舒适。“一手抓社区建设,一手抓园区发展。我们大力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全镇发展蔬菜大棚30000多亩,仅五李社区就达到6000多亩,户均1.5个大棚,户均年收入6万多块钱。”该镇党委书记王志超说。以社区带园区、以园区促社区,“两区”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五李社区的“两区同建”,切实让群众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今年55岁的薛长宇是丁庄乡薛庄社区的居民,最近几年一直在北京上班。 2011年,薛庄社区开始建设,薛长宇第一批报名购买了一套130平米的楼房。“去年我回来了11次,我媳妇回来都不愿走了,这边田园风光太好了。 ”薛长宇说。2010年,丁庄乡聘请山东大学建筑规划院,规划了占地160亩的新社区。 2011年初春,社区一期工程11栋5层住宅楼正式开工建设。 2012年,社区启动了16栋590户的二期工程建设,今年元旦可全部达到入住条件。“一手抓质量,一手抓阳光操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既放心、又满意。 ”社区党支部书记薛长民说,“目前,社区27栋1030套楼房已有800多户居民入住。”水、电、暖、天然气、有线电视、宽带网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农民对新生活非常满意,社区居民薛洪专说:“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楼,这种向往已久的新生活让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很满意。 ”“下一步,我们想在社区附近建造300亩的湿地公园,将社区、园区、景区建设有效统一起来,实现景区美化社区、社区带园区、园区促社区的良性循环。 ”薛长民说。
  目前,我县12个在建社区已全部开工续建,5个乡镇驻地大社区全面启动,6个村庄已整村拆迁,拆迁旧宅2561处,拆迁面积18.1万平方米,复垦土地953亩。随着“两区同建”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县农村广大农民的生活正不断发生着新变化。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两区同建”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