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倡导文明丧葬新风
开发区8个村建起公益祠堂
作者:修奇报道
  □特邀记者修奇报道
  本报讯 3月26日,记者在开发区刘彦龙村公益祠堂里看到,有17户人家将逝去亲人的骨灰盒安放在此。“去年3月,村里投资21万元建起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个骨灰格位的公益祠堂,免费存放离世村民的骨灰,使丧葬户不买棺材,不埋坟头,不立石碑,平均每户比过去的传统做法节约3000多元。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宝民说。
  避免村民在操办丧事时互相攀比,2011年年底,刘彦龙村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六个不准:不准不孝顺老人;不准厚葬薄养;逝者一律火化,骨灰安放在公益祠堂,不准买棺材,不准挖墓穴,不准埋坟头;不准雇用鼓乐队,并将其写入《村规民约》,2012年开始执行。当年5月份过世的老党员焦开兴,临终前一再叮嘱子女按照《村规》操办丧事,他成为“六不准”制度实行后的“第一人”。“按照农村传统观念,人们讲究‘入土为安’,但现在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那就是‘上架为孝’,鼓励村民将逝者骨灰统一安放在公益祠堂的骨灰架上。 ”开发区民政助理周登梅说。从2008年开始,开发区从减轻群众负担、节约土地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以改掉丧葬陋习、建设公益性祠堂为重点的殡葬改革活动,并规定祠堂建设规模按每年千分之八的自然死亡率加以安排,面积按每千人100平方米确定,每个祠堂根据村庄人口数量设计2000至3000个格位,建筑面积分别在100至200平方米之间。“祠堂建好了,怎么能让村民接受,转变农民传统的观念,这是我们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周登梅说。为使农民真正能够接受祠堂,并充分利用祠堂,该区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村庄,挨家挨户宣传国家殡葬改革的相关政策,以及土葬与祠堂安放骨灰这两种殡葬方式的利与弊。目前,该区已有邹家、范家、邱家等8个村庄,先后投资170多万元建起8处公益祠堂,不仅节约耕地160多亩,而且使每个丧葬户平均节约3000多元,树立了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发区8个村建起公益祠堂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政教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