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宋家镇:高产创建让农民连年丰收
作者:杨廷发
  □特邀记者杨廷发
  2012年,宋家镇高产创建项目区东蜂李十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56.5 公斤,创全市小麦单产最高记录;十亩玉米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1051.03 公斤,位居全市玉米单产第二;项目区内小麦平均亩产654.5公斤,玉米平均亩产786.9 公斤……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
  近日,记者来到宋家镇全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区,所到村庄的大街上、农户院子里都是金灿灿的玉米,还有不少正在脱粒的农户,看着金黄的玉米粒,脸上都乐开了花,说起丰收秘诀,农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高产创建。
  高产创建带来科学种田新技术,农民看得见、用得上。刘元国是东蜂李润丰植保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试验示范基地所在村——东蜂李村党支部书记。他感触最深的是高产创建带来了科技种田新技术。“高产创建以来,示范田里统一推广了优良品种;施肥时每家都取了土样化验,缺啥补啥;病虫害也实现了统防统治,组建了专业的植保队……农民对科技种田越来越重视。 ”刘元国说。
  该镇在小麦生产上,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精细整地、播后镇压,规范化播种,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小麦综合增产新技术。在玉米生产上,推广“一增四改”、超高产关键栽培、直播晚收等技术措施,实现了资源集约、技术集成。该镇把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化,再通过技术人员包村进户落实,农民看得见、用得上,成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高产创建引来技术员,蹲点在村、指导到户。“自从搞了粮食高产创建后,俺种地可轻松了,啥时候该播种、啥时候该施肥、啥时候该灌溉,都有技术员来指导,根本不用俺操心。 ”前蜂李村村民刘士静的13亩地全部位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内。
  宋家镇从2008年开始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项目,2011年又成为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试点。该镇成立了项目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实行乡镇干部和农技干部包村责任制,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定期邀请省市县专家分别举办小麦、玉米播种前、中后期技术培训班,县、镇农技干部还利用早晨、中午、晚上的时间到万亩核心示范区的重点村进行技术培训,保证了科技种田技术的应用。“原来,农民不相信深松整地有利增产。我们就在高产攻关示范田里先深松,做给他们看,到秋收时,看到示范田的产量比未深松的高很多,很多农民又主动找技术员给指导,现在深耕犁在项目区已全部推广。 ”谈起新技术的运用,宋家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宋传新说。
  高产创建区配套设施齐全,农民种地更方便。宋家镇充分利用各级专项资金,健全完善项目区基础设施。 2012年,该镇结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机遇,完成方田43个,开挖沟渠动土55万方,修建桥涵15座,新打机电井90眼,安装输变电线路22.9公里,PVC管道埋设40公里,新修机耕路(土路)9.3公里,机耕路(硬化)16公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为发展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提供了有力保障。
更多>>  陵城区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宋家镇:高产创建让农民连年丰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